叶志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马江中学,广西贺州546812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强调学生的思维运动,加强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索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探究教学策略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老师创造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从而形成数学概念 和思想。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从“学习”到“学习”的培养目标。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体,转变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念,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中,应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当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数学教学一直采用向后教学模式,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灌输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落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学生遵循教师的思想路线,这种方式很难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鉴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内容过于落后。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无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也相对落后。一些老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讲老师和听学生,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
(一)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学与教之间的“分离”现象很严重。 所谓学与教之间的“分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并违背了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造成了教学与学习的不协调。学与教“远离”课堂上的主要表现是不听,不做功课,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许多学生因为“不听,不听”到“不听,不听”,形成了累积的情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消除学与教之间的“分离”现象?我的经验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解释“有理数”一章的摘要时,学生总是认为这是复习课,从心理上产生了蔑视感。有鉴于此,我将本章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即“概念层次”,“规则层次”,“操作层次”,通过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讨论,找出每个层次的知识点。 “通过”以及每个“通过”应注意的地方。
如“概念关”中的正,负,对数,数轴,绝对值的含义,“规则关”中的组合法则,分布规律和两个数字之和的定律,在“操作关”中强调一步错,一切错等。讨论结束时,选择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做演讲。最后,学生代表作总结。通过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而且学生可以处于“懂得,可以做”的状态。
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学习读书,提问,诱导知识。 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因此我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理解书本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掌握重要的单词和句子,并从中找到答案。 通过对自学大纲的理解,了解抽象句的含义,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受试者独立参与学习,发挥学科作用奠定基础。
(二)还原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切实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将繁琐的部分结合起来,进行练习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自己的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观察,猜测,实验,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促进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为了使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并实现教学目标,笔者首先演示了两个平方差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平方差的内容。然后,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个平方差的特征,作者要求学生通过几个计算问题来思考定律:(4 + 4x)(4-4x); (2C + 5)(2c-5); (88-1)(88 +1)。这样,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和探索,从而推导了两个平方差的应用特征。
(三)鼓励学生提出疑惑
研究中的许多学生将有很大的疑问,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到位的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探索,以解决教学困难,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疑问,笔者要求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将学生分为几组,让学生在他们之间交换问题。例如,许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时不知道如何计算(AC + BC)c。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意见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然后教师结合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向学生讲解,在学生独立探究的指导下,教师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线性方程式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线性方程式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恒定的速度从教学楼步行到餐厅,并记录时间t1,然后让学生以恒定的速度从教学楼步行到操场,并记录步行时间 与T2。 测量从教学建筑到餐厅的距离为500米,然后计算从教学建筑到操场的距离。 学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一个线性方程:如果从建筑物到操场的距离是x米,则500t1 = XT2。
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了自我探索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从单一性向多元化的转变。相信在老师的长期努力下,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被激活,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渐得到提高,问题自然可以得到解决。显然,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雷, 姚强. 试论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8, 000(012):P.38-38.
[2]杨春燕. 初中数学分层分组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03):122.
[3]魏文斌.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 明日, 2019(32):0131-0131.
[4]陈芳. 浅析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开展策略[J]. 数码设计(下), 2019, 000(006):61-62.
[5]刘辉.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005(01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