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任泽
[导读] 初中物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任泽
        沂源县第四中学    山东淄博  256102
        摘要:初中物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拓展学生的物理视野和物理思维。分层教学法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物理学科运用分层教学法,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互联网+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物理;分层教学
引言
        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准、学习能力和个性潜力,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被分成一组,然后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不同组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称之为分层教学。初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很好的理解,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物理知识点进行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概述
        所谓的分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对象进行科学分层,并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进而使得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得到有效的发展。分层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868年,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就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在圣路易州创立“活动分团制”,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分成不同的班(组),再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是西方分层教学的雏形。而在国内,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最早主张实行“因材施教”原则。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各尽其才,各有所获。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在分层教学法模式下,教师会全面关注班级内部的学生,不再以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获得学习的希望和信心。同时,教师应用合理的分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定位和思路,这也为提升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效果提供了基础。第二,在分层教学法模式下,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这主要是源于教师会为学生构建不同的学习思路和问题,学生能够在自己学习的领域中认真学习和思考。第三,分层教学法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物理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重点和难点,很多知识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但是,在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下,能够突破这些教学难点和重点,也为初中物理教学的良好发展做好了准备。
三、互联网+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在课堂导入阶段采用分层教学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摸索课堂导入的技巧,为学生创设艺术性的开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课堂导入环节同样分成两个难度,分别由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物理教师在讲解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教师的问题切入点可以是“什么是凸透镜?你对凸透镜的了解有多少?”然后教师可以引出生活中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事物,可以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日常事务的了解,分析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运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
        (二)了解差异合理进行分组
        教师应通过对班级全体学生智力、物理成绩、技能、心理、家庭、在校表现等方面的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划分层次。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个体差异,切勿公布各层次学生的名单,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需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和谐、平等、团结、互助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进行“电流电阻”实验教学的时候,对于实验操作水平偏低的学生,教师可主要辅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让他们学会操作控制电灯的开关,而对于实验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实验难度,指导学生完成将串联电路转变为并联电路,并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运行。
        (三)充分根据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内容
        通常来讲,教学内容分为自主预习、知识导入和教师教授三部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难度就截然不同,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分层教学内容。详细地说,教师线上教学采用微课的方式,那么线下就应该清晰了解学生的学习素养和能力,再根据每层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寻找最佳微课教学。例如,低级的分层应当注重教师教授的部分,因为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没有老师的引导很难去学习;中级的分层则注重知识的导入,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存在问题,只是在掌握知识的方法上出现了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教会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至于高级的分层,学生较为优秀,自主预习的偏重就要多一些,提升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上是教学内容的重视,对于微课的制作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微课制作时,应当按照从低层到高层的顺序,因为低层的某些知识在其他两层就可以一带而过,不必要浪费时间,这样就能够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
        (四)兼顾各类学生分层设计作业
        在教学中,课后作业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也应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降低选题难度,以考查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题目为主,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小题或者给予一定的提示,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压力,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的作业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中等生,主要以巩固基础为主,让他们通过课后习题掌握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方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目前的学习水平,以拓展题目为主,让他们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积极性。
        (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评价,既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有助于教师衡量自身的教学水平。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生认真学习并取得一定的学习成绩后,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所以物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及真实的鼓励,对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教师分层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有积极性。学生带着极大的积极性学习物理知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这对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日后成为创新型思维的人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也要注意评价的灵活性,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最终成绩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出现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有助于让学生更认真地听讲,并将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在物理教学课堂上表达出来。
结束语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下的评价反馈功能可以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缩短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促进班级物理成绩的整体提升,进而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任家荣.信息化条件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的尝试与研究[J].学周刊,2020(02):152.
[2]陈军.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3):44.
[3]周琪.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作业的实践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123.
[4]马小梅.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91.
[5]邵万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