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塘坡小学,广西钦州535000
摘 要:数学问题来自生活,但也适用于生活。然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策略,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两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问题解决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衡量课堂效率的标准之一。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通过逻辑思维,将现有知识内化。一些学生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教科书中的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始。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这一困境值得我们思考。
一、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好班级必然是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愉快,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善于,敢于表达自己,其创造性思维更加灵活,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过于漠不关心,批评学生,课堂气氛给人一种抑郁的感觉,学生不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更不用说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气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 。
在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团队活动,创造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思维,积极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表达自己的意见,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实现互动、互学互鉴,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并能实现问题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能力需要一些外部因素,这就要求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通过交流、合作、互动等方式,获得有用的信息,把信息放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情境创设、学校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师生来说,学生在促进交流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学中应使用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深层交流能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解决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数学信息的提取与分析、猜测与验证、学习与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作与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全班同学分享合作的成果。交流与合作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手段。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倡导多样化的交流,加强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究其原因,是由于受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他们在数学知识的认知和问题解决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相互之间更容易沟通,相互之间的交流更直接、更有效。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应平等、和谐、尊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爱奔放,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相关,不符合主题,他们有很多奇妙的想法,即使班上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数学知识无关,老师也不应该责骂,而应该给予鼓励、指导。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的亮点,及时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对其进行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享受思维的乐趣、体验思维的乐趣、探索、认知,是一种心理暗示,对学生来说,他们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新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主要是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不是简单地为了教授数学知识而“教” ,而是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力军,要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不断创新。没人能取代这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生活性、主体性、多向性等特征,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的过程。为了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最佳状态,教学环节、活动设计等对学生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以有目的、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维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敏感性、创造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探索,不断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问题的引入、学生的提问和讨论,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探讨、总结、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机会。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探索和教师的指导,可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结束语:
当学生积极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创造空间。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了解数学概念、结论和定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法,并获得数学经验、数学情感,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创新,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陈伟.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J]. 速读(下旬), 2019, 000(009):92.
[2]汪录平.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3):111-111.
[3]张莉莉. 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J]. 家庭生活指南, 2019(10).
[4]赵怡.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 教育研究(2630-4686), 2019, 002(004):P.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