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高怀龙
[导读]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技能

        高怀龙
        甘肃省金昌市金昌市第一中学   737100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逻辑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领悟与认知,而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数学理论知识讲究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融合,让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我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与知识运用都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方法
        一、以实践为导向,构建数学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属于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实践为导向,以此来构建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问题情境活动中,更为牢固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借助于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问题,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同时,教师要注重实践导向的指向性,有针对性、目的性体现出难点与重点数学知识,让学生脑海中构建清晰的数学学习思路、解题思路,从中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技巧与方法,在数学问题情境中获得真正的成长与领悟。例如,在讲解“不等式推理和证明”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例题来构建实践性的数学问题情境:a,b∈R+是已知数学条件,并且满足于a<b,求得(a+m)/(b+m)>a/b。对于这道数学问题,教师可以结合高中生较为熟悉的真实生活现象来构建问题情境:假设我们有100克的糖水注入到杯子中,那么糖水中的具体含糖浓度为20%,假如再次往杯子中注入10g的糖,那么杯子中的糖水会变甜了还是变淡了?这是什么原理呢?在实际的生活中,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生活经验,就会明白杯子中的水会更加甜,接下来就需要借助于分数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推理问题,从而得出20/100<(20+10)/(100+10),之后再简化数学式子,就能够对而出正确的答案。
        二、把学生作为主体,设定数学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面对学生的质疑与疑惑要有耐心、真心,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数学教学进度,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学习对象,从中真正有所成长与发展。例如,在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更加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来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借助于辅助数学教育工具来引导学生真实感知数学知识点,首先,可以通过一张白纸,引导学生开展“折纸”实践活动,并且在折纸期间要做好标记工作,最后连接自己做出的标记,形成了完整的运动轨迹。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用语言来描述轨迹的形状,并且把连接的轨迹和其他学生的轨迹进行对比,在讨论、互动中引出“椭圆”数学知识。通过数学折纸的方法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更加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对于“椭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为之后的“椭圆”数学知识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思考,从中来创设问题情境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高中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除了要传授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中来创设问题情境。思考属于数学学习中获得灵感的源泉,在日常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思考身边的生活素材、事物,以此来更为牢固掌握基础数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数学概念,在应对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多思考,设定相应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中掌握数学解题规律、技巧,提升数学学习质量。例如,在讲解“正弦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设定数学悬念,让学生在解答疑惑、思考问题过程中整合“正弦定理”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先提出数学问题:“在之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于三角形已经有了全面的认知,对于大角对大边同学们有谁了解它的证明过程?”,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有一个学生家中拥有一块三角形的黄瓜地,需要在地里面种上黄瓜种子,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菜地中的一个夹角与两条边计算菜地的总面积,需要采用何种方法展开计算?”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中来引入“正弦定理”数学知识,接下来教师再讲解正弦定理公式,让学生利用公式来计算菜地的实际面积。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数学实际学习需求,科学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巩固数学知识,从中拥有更为全面、深刻的数学学习认知,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技巧与规律,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亚婷,贺镇坤,蒋会兵. 基于布依民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视角的情境创设实践与探索[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6):94-97+117.
        [2]高翔. 20世纪以来中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内涵与要求的演变[J]. 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3):30-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