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伟
青岛市重庆路第三小学 山东省 青岛市 266000
摘要:小学是人生的重要启蒙阶段,是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养成与培养的起点,小学数学以其概念抽象与晦涩难懂著称一直是小学教师教学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由于其本身存在着认知差异提高了教师相应的教学难度,本文正是基于此问题背景下,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小学生的认知差异化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教育;教学思考;学生认知差异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新课改背景下的冲击,当前社会更加要求教师对学生多元化的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遵循学生的心声与认知差异,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更好的升学提供保障与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心智的不成熟在日常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对其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难点,缺乏相应的自学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基础与发散思维的学科,但当前小学生脑海中数学知识点普遍不足,缺乏相应的逻辑架构,缺少学习数学应有的特有思维,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传统教学方式运用在数学的教学中取得的反应与效果往往不仅如此如人意,数学的学习需要基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数学中的知识点及概念较为抽象,晦涩难懂往往不利于学生的背诵与理解,数学的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给出学生公式与概念后督促学生在反复做题时套用此公式来解答问题以学习此类知识点,但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往往以此教学出的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当前的小学生在上小学前的教育水平不一,由于孩子的家庭条件、父母智商、父母教学方式、学前思维培养与学习程度不同,都导致了当前小学生的认知普遍存在差异性,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所学到的知识量与知识反馈也将大相径庭,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类问题往往没有一种明确且清晰的解决思路及办法,方此以往将导致学生成绩两级分化更加不利于教学。
二、导致学生认知差异的原因
对认知差异的归纳总结是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与成绩的有效方式,导致学生认知差异的原因有多中,其一是智力的遗传,智力的遗传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的共识,例如:根据埃里克·普鲁格在《家庭收入与学生成绩之关系》的研究项目中显示,家庭父母的智力与家庭的收入有着明显的关系,智商与收入呈现出正比例函数的特征,而家庭收入与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同样也有些密不可分的联系,家庭收入高的孩子对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而言更为迅速,取得高分数与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其二是学生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孩子从具备学习能力到上小学前的这一特定阶段,再次阶段孩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方法、所处环境都有所差异,使得培养出的孩子在对新鲜事物的反馈与认知环节略有不同,这一环节是小学课堂上学生认知差异的重要影响阶段,是导致学生认知差异的重要原因。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一)分层分级靶向教学
学生由于在众多先天、后天因素的影响下认知能力往往会出现相应的偏差,教师如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布局与反应是当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分层分级靶向式教学是当前教师解决学生认知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重要应对方式,例如:表1分层靶向教学方式所示,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认知差异、接受能力分为三个等级,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针对认知差异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困生要努力提升该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将学生的基础打牢固打扎实,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性,与学生家长共同监督与辅助学生学习,预留针对性的家庭作业,并定期组织该类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相应程度的强化式训练以提升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二是针对中等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探索,强化此类学生的基础知识,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定期考试并与其深入交流,通过沟通完善学生的学习理念与心态,努力培养学生向更上一层此迈进其三是针对优等生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对此类学生的辅助工作,拔高他们的思维,拓宽其眼界,与学年组优秀的班级或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专注度,培养此类学生抗打击,抗压能力,培养其持之以恒的精神。
表1.分层靶向教学方式
学生分层 教学方式
优等生 讲解、培养独立思考、兴趣、专注度、持之以恒
中等生 讲解、提问、引导、交流、练习、督促
学困生 讲解、提问、引导、交流、督促、思考、重点关照
教师 讲解、培养能力、教学改革、认知提升、考试检验
(二)教学方式的改进
每个个体的认知差异都会有所不同,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教师不应故步自封、踌躇满志之感,教师应时刻着眼于当下环境,结合当下时代优秀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努力打磨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力度,教师应努力改进自身教学方式,针对班级内不同认知差异的个体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学生中应融入对学生兴趣与人格的相关培养工作,鼓励学生使其获得存在感与成就感,培养学生严格、自律与抗压能力,在对学困生的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反馈,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或下午自习时间的针对性辅导,加强此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以便更好的缩短与班级内优秀学生的距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认知差异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的数学课堂上,如何应对此类问题以保障班级内学生成绩与心理是当前小数数学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广大人民教师应不辜负家长的重托,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育人思维,更好的为祖国的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红,陈玉水,陈思羽,谭春波.科学认知基础教育学生学习力差异[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115-117.
[2]廖运章.开放性数学应用问题解决的差异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03):34-38.
[3]张静. 根据认知风格差异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4]高杰,刘岩.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对数学教学的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05(1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