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芳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区域活动教学是幼儿阶段教育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备受教师的关注以及好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活动,鼓励幼儿、调整幼儿的学习行为、规范幼儿的言行举止,确保幼儿能够实现个人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着眼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教学现状,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推进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策略
引言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对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及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幼儿教师需要抓住这一阶段教育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将区域活动融入幼儿教育教学体系中,始终坚持幼儿的中心地位,给予幼儿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确保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现状
幼儿园教育的难度不高,但是包含的细节要素比较复杂,对教师个人是一个较大挑战及考验。教师需要关注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内容的分析及研究,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幼儿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间,确保幼儿在参与各类区域活动时获得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及机会。但是有的教师对区域活动教学的认知以及理解还不够全面,所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手段较为单一和机械,最终导致幼儿的能动性不足。
(一)还未营造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直接且深远的,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有助于幼儿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充分彰显区域活动的育人作用以及价值。但是有的教师教育经验不足,没有着眼于区域活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有的幼儿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比较消极及被动,实质的教育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区域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
作为区域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内容对幼儿的影响非常直接。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确保区域活动与幼儿独立性活动之间的一致性及综合性。关注与幼儿在情感上的交流及互动,确保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不同的区域活动中。但是幼儿教师所选择的活动内容对幼儿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以及针对性,难以更好的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教学策略单一机械
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吸引力有所区别,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变得更加主动,高效课堂也得以构建。但是有的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比较单一和机械,忽略了对学生的恰当指导,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另外很少有教师能够采取灵活生动的语言技巧给予幼儿相应的方向指导,最终导致幼儿的能动性不够理想,出现了许多消极应对的情绪以及问题。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意义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以及教育教学策略,区域活动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学者在对幼儿阶段中的区域活动教学进行分析时明确提出,区域活动对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及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升级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首先,区域活动符合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是该阶段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和应有之义,对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其次,区域活动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很多幼儿能够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个人的个性以及魅力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机以及意趣。最后,区域活动能够减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负担。教师只需要设置不同的具体活动内容、目标以及形式,然后留给幼儿充分的选择空间以及实践机会。另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幼儿能够实现自由想象、大胆创新,这一点对实现教学相长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策略
目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现状不可理解,但是这一活动形式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以及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幼儿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关注幼儿的主体差异性,了解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以及手段,确保区域活动能够大放异彩。幼儿也能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能够让幼儿变得更加主动,产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进而不断发展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人格品质。幼儿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以及活动氛围。着眼于区域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的积极。幼儿教师需要注重与幼儿之间的紧密交流以及互动,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确保对症下药,真正实现幼儿的全面成长。比如很多小学生喜欢手工活动,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创设一个手工区域,将剪刀、彩纸等美术创作素材提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手工活动环境。
(二)选择合适的区域活动内容
幼儿教师需要注重细节要求的分析以及研究,了解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作为区域活动内容选择的主要原则,确保活动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也能够主动调整个人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实现自身综合能力以及实现多层水平的能力提升。幼儿教师需要确保品格教育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了解不同活动形式对幼儿的深入影响。关注幼儿品格的形成过程,通过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来更好的彰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三)采取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
幼儿教师需要注重教育教学策略的有效改革以及优化升级,了解这一阶段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幼儿有效的指导。着眼于目前的教育教学困境,在不断调整以及改进的基础上,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手段。采取行之有效的育人策略来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保障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幼儿的学习能动性有什么区别,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灵活调整,关注幼儿的自主思考以及主动探索,积极构建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氛围,鼓励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之上,幼儿教师还需要注重后期的总结以及评价反思,了解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中的真实收获,鼓励幼儿,主动分析幼儿的不足以及闪光之处,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幼儿产生更多的学习动机。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为了让幼儿意识到家庭角色的区别以及称呼,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父母、爷爷奶奶和孩子的角色,通过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策略来深化幼儿的认知以及理解。
结语
幼儿阶段的区域活动教学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幼儿教师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以及育人模式。在创新教育教学策略与手段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幼儿能够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灵感,真正实现幼儿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严佳琪. 幼儿园共享区域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 女报:时尚版, 2020(03):1-1.
[2]童玲玲. 浅析学习故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 科普童话, 2020(08):151-151.
[3]夏佳娣. 利用学习故事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思考分析[J]. 考试周刊, 2020(4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