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7期   作者:柏力
[导读] 初中生当前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
        柏力
        长顺县第四中学  贵州黔南550700
        摘要:初中生当前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个人成长极为重要。而在此过程中,很多初中生会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这些影响,有好有坏,而如果教师没有在学生该阶段进行心理疏导,很容易让学生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其中,初中课堂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生的心理成长、成绩提高都有极大的影响。如果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学,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积极利用自身的生物教学内容优势,努力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构建联系。而本文首先叙述初中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随后浅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阶段;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竞争日益明显,初中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较多的生活、学习压力。基于此,如果初中生在该阶段没有及时对外界的负面因素进行调整,很容易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国社会的心理问题情况较多,但是许多初中教育单位也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排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此,相关教学单位应该引起重视,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努力构建一个正确的课堂体系来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其中,初中生物学科作为初中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相关教师就可以积极对初中生物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通过生物学科的特殊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初中生个人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既是自身身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人问题最多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中,学生自身的心理、智力已经得到初步发展,能够对人情世故有着一定的了解,自己内心也存在着一套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总的来说,初中生对于很多事情的解决还是存在着认知不足,很容易冲动和意气用事。而大部分初中生,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多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到位。由于初中生的大量时间都在学校之中,青春期叛逆特征较为明显,很容易同学生发生矛盾。加之,该阶段的学生又有一定独立思维,很少会同家长、教师进行沟通。种种诱因的影响,使得初中生很容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1]。
        (二)升学压力较大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取得飞速发展,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愈来愈大。在这样的社会发展环境之下,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基于此,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人才的后备力量,也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对于自己的学业成绩要求愈来愈高,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而这些压力如果不及时得到排解,很容易让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甚至出现抑郁的心理疾病。

对此,相关教学单位应该引起重视,不光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该有所关注[2]。
        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教材内容的挖掘,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其中
        初中生正处于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受青春期影响明显,整体的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冲动用事。而初中生如果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中,受到社会其他一些不良思想的引导,就很容易做出危害自身,甚至危害社会的情况,极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对此,教师应该积极深挖生物教材,借助教材中的相关教学理念来引导学生认识道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普及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相关概念,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保持心理平衡的生理机能。其次,学生在该阶段存在明显的性冲动,性变化明显,如果教师在该阶段不能够很好引导学生,对于学生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教师也应该注重深挖教材内容,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教师可以对人类身体特征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性变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3]。
        (二)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实践活动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生物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而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也能够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内容。对此,相关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情况,通过生物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与此同时,生物实践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合作、探究的概念,让学生在生物实践活动中既能够提高自身的生物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提高。通过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际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学习都有着重要影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障碍。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中的植物成长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观察,通过小组的形式对自然界中的植物进行观察,从而加深对植物成长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合理分组,并积极分工,加深学生对合作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性的心理素养,同时也能够在解剖实验中培养自身的自信心和胆量[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正处于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对于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而我国社会的压力也愈来愈大,对于社会大众心理健康也容易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初中教师应该引起重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同自身的教学科目联系起来,通过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价值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而初中生物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学科,根据其自身的学科属性,能够很好地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教师要在生物课堂上积极引导,及时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排解。
        参考文献:
[1]杨文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00(004):P.1-1.
[2]刘文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00(002):100-101.
[3]李录霞.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
[4]陈远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9):36-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