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辉
广东省东源高级中学 广东 河源 517500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各阶段教学工作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教学中,其教学与引导模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高中教学仅针对学生知识积累开展教学工作,这就导致学生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教育事业改革工作也会陷入窘境。因此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在高中阶段教学中融入合唱排练,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激发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本文对合唱排练中音乐律动训练的要点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合唱排练;音乐律动训练;应用分析
在教育事业深化改革背景下,高中阶段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问题,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学生空闲时间就为其组建了合唱团,并通过深入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那么在排练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合唱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综合素养,就需要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而利用合理的方式去提高合唱排练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推动高中阶段教学工作现代化发展。
一、合唱团中的律动训练
为了有效提高合唱排练质量与效率,同时将合唱排练的价值展现出来,教师就需要利用律动训练来引导学生,这一训练方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节奏掌握能力、节奏听觉、旋律控制能力等综合音乐能力。其主要应用为以下几点[1]:首先就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帮助学生放松精神压力,因为合唱过程中需要很多人一同演唱,难免在演唱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因此有效对学生进行律动训练,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演唱技巧,就能够巧妙地帮助学生缓解精神压力。其次就是当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律动训练后,其肢体紧张的问题就会明显降低,因为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肢体运动进行协调,那么在长时间训练过程中,学生就会因为重复的肢体活动对每一首乐曲产生肌肉记忆,同时在演唱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控制肾上腺素分泌,进一步提高学生合唱质量,还可以保证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对乐曲产生不同的情感。最后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节奏听力,即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赏析,学生在赏析过程中也利用相应的方式对其进行记忆,以保证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不同的节奏变化与旋律组合,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节奏掌握能力,进一步提高合唱排练的价值。
二、音乐律动训练要点
(一)培养音乐律动感需要激发学生节奏掌握能力
在合唱排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无法很好地配合,这就导致学生的合唱兴趣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弱,严重的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拒不配合排练的问题。所以在引导过程中就要注意,一定要保证在引导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能力,以保证可以更加合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相互配合。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注意,一定要在引导过程中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合唱意愿。与此同时,在引导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方式引导其掌握节奏,即在排练过程中进行朗诵并在朗诵过程中掌握一定节奏变化规律,或是直接让学生学习绕口令。待学生掌握了节奏规律后就会产生一定参与兴趣,同时在合唱排练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也得到了提升,进而有效提高了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也为之后更好地进行合唱排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节奏听力也是音乐律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合唱排练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节奏听力存在一定缺陷,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律动训练没有合理有效地开展,这就导致学生在节奏听力的影响,无法有效开展合唱活动,也无法在合唱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独有的魅力。所以在合唱排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点关注学生节奏掌握能力的问题,还要将节奏听力问题重视起来,以保证在排练过程中可以有效养成相应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排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乐曲进行学习,让学生做到多听、多看、多背,使乐曲能够在学生心中形成形象记忆,保证学生对节奏的记忆时间能够延长。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还要对不同的节奏进行展示,并与学生一同对节奏时值组合进行总结分析,保证学生可以正确了解到不同节奏相应的特点,最终通过重复的倾听与联系提高学生节奏听力,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节奏掌握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2]。
(三)通过肢体运动提高学生音乐旋律掌握能力
在合唱引导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演唱能力进行训练,还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跟随音乐节奏变换去协调肢体运动,以保证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能够更进一步的对音乐旋律进行掌控,同时激发学生更高的音乐激情,充分彰显合唱训练的核心价值。那么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就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无论是音乐演唱还是合唱,只有在表演过程中将身体运动融入进来,才能表明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确实对音乐节奏有着很好的掌控能力,所以身体才是节奏体验的主要载体。那么在引导过程中就要注意,一定要利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肢体运动进行协调,保证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能够随乐曲旋律变化将节奏转化为肢体动作,使学生能够通过身体动作就将音乐重现出来。但是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而不是在教师固定动作的引导下去活动身体,在肢体运动过程中还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合唱肢体运动不需要像舞蹈一样有没,这样会导致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因为过于关注动作而忽视演唱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在训练过程中正确对学生肢体活动进行提升,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正确掌握节奏变化规律,并且随着学生肢体运动愈加灵活,其感受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同时提高合唱效果,进一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通过节拍感提高合唱质量
节拍感也是合唱训练质量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乐曲的判断能力,同时保证乐曲能够与学生心理产生共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可以将学生推向更高的音乐领域中。那么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做到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训练工作,例如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用棍子敲打桌面,并保证节拍处在一个稳定的速度下,随后引导学生利用棍子来敲打桌面,并保证学生的节奏能够趋于一致,进而在学生心中形成固定的印象。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节拍基础后,教师就可以将某一简单的乐曲整理出来,并让学生利用打节拍的方式演奏乐曲,演奏过程中没有音响播放伴奏,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旋律掌握能力目的,最终将演唱训练价值充分展现出来[3]。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深化改革背景下,若要有效开展合唱训练工作,教师应如何将律动训练有效融入进来。本文笔者提出的应用方式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在训练过程中还是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并利用更加现代化的方式去训练学生,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合唱质量。笔者相信在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合唱排练方式出现在教师面前,只要教师将这些教学模式合理应用起来,就能够有效提高合唱训练效率与质量,并将合唱训练工作推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参考文献:
[1]侯秋玲. 趣味教学法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运用探析[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 20(2):63-64.
[2]张易萍. 合唱训练中开展热身活动和音准节奏训练的必要性及其结合策略[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8,(5):88-88.
[3]李媛. “律动教学”在合唱指挥课程中的内涵研究[J]. 长江丛刊, 2018, (22):2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