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力幼儿语言发展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田莉玲
[导读]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既是幼儿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教师教学责任所在。
        田莉玲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广东 梅州  514000
        内容摘要: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既是幼儿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教师教学责任所在。幼儿时期,被誉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发音器官已逐渐发育完善,幼儿的理解概括能力也日益增强,所以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句都表现出成长发展迅速、教育效果理想的特点。教师应把握幼儿在这个时期的语言发育特点,努力营造和谐氛围、积极创设语言环境,通过读绘本、唱童谣、玩游戏等形式,多措并举,为幼儿语言发展加油助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绘本;童谣;游戏
        
        幼儿时期,被誉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发音器官已逐渐发育完善,幼儿的理解概括能力也日益增强,所以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句都表现出成长发展迅速、教育效果理想的特点。教师应把握幼儿在这个时期的语言发育特点,努力营造和谐氛围、积极创设语言环境,通过读绘本、唱童谣、玩游戏等形式,多措并举,为幼儿语言发展加油助力。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探索的:
        一、读绘本,丰富语言内涵
        幼儿年纪小、识字量有限、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篇幅短小、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绘本就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是他们了解精彩世界、懂得生活道理、发展语言能力最理想的载体。语言课上绘本阅读方式,也因此成为丰富幼儿语言内涵发展最基本的途径。
        记得,在《不想长大的鸡蛋哥哥》的绘本语言课上,我是这样紧扣绘本故事、充实语言内涵的:在活动铺垫环节,我引导幼儿说说被妈妈抱着的感觉:“大家都喜欢被妈妈抱着,觉得被妈妈抱着很暖和。那是因为暖和时,我们感觉到的是开心、幸福、甜蜜,对了,还很安全……”在这里,我将“开心、幸福、甜蜜、安全”这几个对小班幼儿而言较难掌握的形容词,放入了具体可感的情境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精准掌握语言;在故事高潮部分,小猪打喷嚏把鸡蛋哥哥冲了出去时,我提高了音量、拖长了尾音,把绘本中“啪啦啪啦”这个拟声词夸张地突出,再趁机问幼儿:“鸡蛋滚出去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对,可能是像小老鼠上灯台后‘叽里咕噜’滚下来的声音——叽里咕噜……那么,鸡蛋壳破了呢?鸡蛋哥哥的眼泪,就‘稀里哗啦’地流下来了——稀里哗啦……”拟声词的生动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魅力,提高了语言对幼儿的吸引力;而在故事的结尾,我把重点拉回到了“长大”这个动词上,问幼儿:“你们想不想长大呢?长大后,你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这时,一个午睡还爱尿床的幼儿举手高声回答:“长大后,我的小脑袋就可以控制我的小屁股了!我就不会尿床啦!”她的回答受到了我的热情肯定。
        我相信:这节绘本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温馨的鲜活画面,成功地为幼儿插上了助力语言高飞的翅膀,将极大地充实他们的语言内涵。
二、唱童谣,拓展语言外延
        童谣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童谣的节奏鲜明、韵律欢快、形式活泼,文字内容或是风趣幽默或是寓意丰富,均有很大的教育价值。童谣里,还蕴藏着语言外延中特有的“音韵、节奏、反复”等适合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元素,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喜欢选取童谣作为幼儿语言教育的教材。


         在我们粤东地区,最具特色的教育资源莫过于客家童谣了。在童谣《月光光》中,歌词是这样的:“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口塘,放条鲤嫲八尺长;长的拿来换酒食,短的拿来讨新娘。讨个新娘养只子(婴儿)。
        又像哀(娘),又像爷(爹);五日晓讲话,先喊阿婆后喊爸。阿婆,哎;阿公,哎;阿咩,哎;阿爸,哎!全家听到乐开花,乐开花!”我开一个头,我念一句“月光光”,幼儿跟着用客家话甜甜地跟一句“月光光”;幼儿叫一句“阿婆”,我也马上应一句“哎”……当幼儿在我的引导下,用清脆稚嫩的童声天真嘹亮地流利地表演唱《月光光》时,我欣喜地看到:琅琅上口的音韵、鲜明欢快的节奏、反复咏唱的歌词,唤起了幼儿丰富的想象,更挖掘了幼儿日益增长的表达潜力。而隐藏其间的亲友称谓和日常知识,则共同打造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知识宝库。童谣,这始于摇篮的语言教学方式,起到了任何动画和玩具都不可替代的开发语言、滋养心灵的作用!
        客家童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在语言教学中教幼儿唱响童谣,既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又有助于拓展语言外延,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玩游戏,活化语言形式
        《纲要》告诉我们:“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寓教于乐的语言游戏活动,无疑可以将语言运用的过程落到实处。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设置了游戏环节的课堂,总能让幼儿情绪高涨、活力充沛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大大提升语言教学的效果。因为幼儿在参与游戏、感受愉悦的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扩大词汇量、提高倾听技能、增加语言运用频率。
        如,在大班语言教学中,我曾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活动《炒萝卜》。这个游戏要求每两个幼儿成组结对参加。一个幼儿伸出手臂、摊开手掌、掌心向上。另一个幼儿一边念“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一边在同伴的掌心做三次炒菜的动作;一边念“捏饺子捏饺子,捏捏捏”,一边将同伴的手指合拢,做三次捏饺子的动作;一边念“小汽车小汽车,嘟嘟嘟”,一边将手握成拳头当小汽车,从同伴的手掌出发,将“汽车”经手臂开向脖子,到“终点”就开始给同伴挠痒痒。同伴忍不住笑出了声音,就算输了,就要调换角色,重新开始游戏……在一片嬉笑打闹声中,一个个难以咬准的读音如卷舌的“炒”、轻读的“卜”和“子”就这样被轻松攻破!而等大家都熟悉游戏后,我再引导他们:除了“炒萝卜”我们还可以将歌词换成“炒青菜”、“炒田螺”,除了开“小汽车”,我们还可以“开火车开火车,呜呜呜”等。这样,幼儿在欢快热烈的集体游戏的氛围中、在生动鲜活的教学形式中,不仅学会了突破卷舌音、轻读音,学会了精准替换动词、叠音词、拟声词等,还学会了结合语境运用语言并加以外化表现,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概念形成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既是幼儿成长的迫切需要,更是幼儿教师教学责任之所在。我们应尽可能借助读绘本、唱童谣、玩游戏等形式,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扩大幼儿的词汇储备,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想说、能说、多说,多措并举,达到助力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明芳.浅析绘本在幼儿语言培养方面的作用 [J].中国幼儿教育,2017(23):12-13.
[2] 顾丽洁.基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童谣教学尝试 [J].现代幼儿信息教育,2018(07):34-35.
[3] 赵会荣.农村幼儿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的建构 [N].幼儿教育参考,2018(10):89-90.
[4] 唐永杰.幼儿语言教学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J].幼儿教育发展规划,2019(02):56-57.
[5] 杨洁.浅析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运用[M].幼儿教育发展纲要,2017(01):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