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发展为本位,探究幼儿园课程改革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张梦瑜
[导读]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同样需要进行创新。
        张梦瑜
        镇海区澥浦镇中心幼儿园觉渡分园,浙江省宁波市,315200
        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同样需要进行创新。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理应将幼儿的个人发展考虑进来,以此为基础,对课程内容持续优化。如此一来,幼儿们的整体水平就能得到提升,为其自身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帮助。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幼教工作的实际现状,探讨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体系,并对于改革方法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改革
引言: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幼儿教师就需要注重教育工作的开展,基于幼儿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以此促使幼儿更好地参与进来,逐步体会课程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提升了积极性。
        一、幼教工作的实际现状
        在近些年之中,幼教工作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整体效果有了较大改变。无论是基本功能、设施条件还是教师的素养,几乎都能满足所有教育的需求。但是,若从幼儿托管机构指定的标准来看,当前幼儿园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几乎都以管理为主。在这样的标准下,幼儿们就会处在十分被动的状态,只能任由教师进行管理,自己毫无主见。显然,这种模式对其个人发展没有任何帮助。正是这一情况,幼儿园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理应将幼儿的个人发展作为基础,不断调整,从而确保幼儿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体系
        (一)整体目标
        在以幼儿的个人发展作为基础设置目标的时候,除了要保证幼儿做到全面提升,而且还要注重内容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同时设置一个整体目标,并基于不同的阶段,设置多个极端目标,进而提升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二)领域目标
        在以幼儿的个人发展作为基础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应当涉及以下领域:健康、科学、社会、语言以及艺术,对于每一个领域,各自的目标需要有所区别。
        其一是健康,主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让其注重自身的安全,并有着较高的自主性[1]。
        其二是科学,主要是激发幼儿潜在的兴趣,让其对周围产生好奇心,愿意自主展开探究。
        其三是社会,主要加强幼儿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逐步养成优良的公民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感。
        其四是语言,主要引导幼儿正确交流,懂得合理进行语言表达,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
        其五是艺术,主要配对幼儿自身的艺术情趣进行培养,促使其深入日常生活之中,把握其中的艺术要素,并有效感知,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度。
        (三)分解目标
        基于幼儿自身的年龄,将以个人发展作为核心,以此对课程目标进行划分。通常来说,主要能够分为四类,分别是婴儿班、小班、中班以及大班。

参照具体实施的时间,又能细分成年度目标、学期目标、月度目标、周目标以及日目标。
        三、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方法
        (一)提升内容的科学性
        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将这些部分全部考虑进来。通常而言,课程内容理应具有较强的整合性、自主性、活动性以及生成性。
        首先是整合性,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理应基于特定的知识内容,让其不断发散,彼此之间能够产生联系,促使学生能够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并非独立存在,相互都有关系,从而使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思维模式。
        其次是自主性,也就是将幼儿自身作为核心,从其角度出发进行问题思考。如此才能制定出符合幼儿认知,充分展现其想象力的方案。促使幼儿能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体会其中的乐趣所在,加深知识的印象。
        再者是活动性,一般来说,实践是获取知识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幼儿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除了要注重其个人安全,而且还要保证其能够独立完成。如此不但可以使其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而且还能提升自身多方面能力,进而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带来了诸多帮助[2]。
        最后是生成性,主要是指通过设置教育计划,将幼儿的个人发展作为核心,从实际出发,注重其个人兴趣,设置与其能荔湾区相符的教学方案。同时还要参照幼儿的接受度,对方案不断优化。
        (二)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但是,一些教师过于重视自己,通常会以权威的形象,强行向幼儿灌输知识,并让其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如此虽然能够帮助幼儿提升知识水平,但却会造成教师和幼儿之间出现隔阂。为此,教师就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原本的权威者逐渐变为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加入,并不是要进行管理,也不是进行限制,而是让自己更好地完成目标。如此一来,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进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三)明确教师的立场
        基于早期教育经验可以得知,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理应将幼儿当作主体人物。教师应当正确处理幼儿和教师之间存在的关系,以此促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全部展现出来。为此,教师就需要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将幼儿潜在的积极性全部激发出来。同时依靠“以学定教”的方式,不断提升幼儿的能力。在设置目标的时候,理应保证幼儿的发展实现具体化和情景化。如此一来,活动的整体效果就会得到全面提升[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幼儿教育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许多幼儿园都面临着严峻的调整,各自面对着各方面压力。针对这一情况,幼儿管理人员就需要时刻秉持务实的态度,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理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进而提升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梅.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000(036):52.
[2]吴健世.以幼儿发展为本位,实现幼儿园课程改革[J].新课程,2020(39):00024-00025.
[3]裴娜.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J].孩子天地,2017,000(005):P.205-206.
【作者简介】张梦瑜, 1992年6月,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 二级教师,从事幼教教学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