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施晓军
[导读]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对教师日常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施晓军
        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对教师日常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然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课堂教学。初中语文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初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名著阅读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优秀的文化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名著阅读兴趣,教师要将信息化与名著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到一起,带给学生全新的阅读体验。本篇文章基于信息化时代,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策略分析
引言:
        作为初中生必须要明确制定出自己的阅读计划,但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多数学生不具备阅读计划。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在信息化背景下,制定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名著阅读不断拓宽学生事业,增强学生文学积累。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学生生活在经济发展的时代,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学生无法体会到我国传统年代时期的生活状况。名著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发展,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痕迹感受不同的风俗文化。在初中语文阅读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名著中所描述的景象,了解某一时期社会或历史发展状况,此外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能够转变机械化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借助全新的方法展开名著阅读。学生通过语文名著阅读能够接触到教材之外的文学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教师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文章当中,通过不同名著阅读学生能够养成不同的思维,以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最后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同时,学生阅读后,能够将优秀的写作方式应用到自身作文写作当中,初中阶段学生心思细腻出,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当中去与做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课文教材为载体
        学生名著阅读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材当中截取的片段,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作者引导学生继续读其他作品,通过一篇文章顺延出多篇名著文章,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课本教材为载体,课内外文章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开展更为高效的名著阅读教学。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故乡》这篇文章相关知识内容时,针对这一文章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了解鲁迅先生其他的作品。如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里,能够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阿长,还能从中了解到鲁迅先生更多的童年趣事。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音乐片段与视频片段,帮助学生走进名著情境。除此之外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较为有效,一堂课程学生是无法完成整本名著阅读的,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指导不断提升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前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名著阅读内容,通过前期初步阅读,学生对名著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章节段落,有选择性的进行讲解。对于十分经典的章节,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精读,更为深入的分析其内涵,不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其他一些章节就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精读与略读相结合,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枯燥等不良阅读情绪。
(二)借助网络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到名著的方式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名著被改编成为影视作品,导致许多学生认为观看了影视作品,就如同阅读了名著作品。但是由于某些商业利益,一些影视作品转变了原著的真正意义,给学生带来了误导。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当正视网络,借助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展开名著阅读。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对比阅读。对于《西游记》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关看过影视作品,但是真正阅读过这一名著的学生少之又少,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比阅读,看一看影视作品与名著文章当中存在那些区别,教师可以在西游记影视作品中的一个片段,在课堂当中为学生播放,当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阅读名著内容,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哪些区别,每个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阅读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名著字里行间的奥秘,虽然影视作品表演的十分精彩,但是不可替代名著作品。文字的奥秘是无法替代的。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日后遇到名著改编影视作品之后,也会主动阅读名著作品,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学生名著阅读的主动性。
(三)创设多元化的阅读环境。
        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教师传授知识,而是要不断地鼓励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阅读的习惯。教师与其不停地督促学生阅读,不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借助互联网空间给予学生广泛的阅读交流平台。
        例如,在日常节假日时期,教师都会为学生布置名著阅读的作业,并且要求学生书写阅读感受,长久以往学生会因为书写阅读感受,从而厌倦名著阅读。基于现代信息背景下,教师可以选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组建交流讨论网络小组,在假期当学生阅读完名著之后,就可以在群聊中进行交流,又或者是学生阅读过程当中遇到了困难,也可以发在群聊中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在群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出来,说一说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日常生活当中当学生阅读的好的名著文章之后,也会主动分享在群聊当中,久而久之班级就形成了浓郁的阅读氛围,无需教师监督学生之间也能相互督促阅读。
(四)开展问题式导读
        一堂有意义的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必然是有交流有互动的,名著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还要促进学生交流思考。教师通过有效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也能跟随教师脚步一步步深入的理解名著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名著阅读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不断加深学生对于名著作品的理解。
        例如,带领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名著时,由于此本名著是国外作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人物性格的感知。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观看电影或电视剧的方式,深入剖析人物性格。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明确故事时间线,如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钢铁战士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随后在带领学生分析名著题目,“钢铁”蕴含了怎样的意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得出“钢铁”指信念、意志和毅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残酷的战争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以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通过这一名著的阅读,学生能够被保尔的坚韧品质所感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名著阅读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有效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品质。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鼓励学生开展名著阅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化的名著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董俊.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71.
[2]路廷俊.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3.
[3]贾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探究[J].农家参谋,2019(17):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