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宋霞
[导读] 就当前语文课堂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课上的目的不清晰,没有将语文的作用体现出来。
        宋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第一小学  842300
        摘要:就当前语文课堂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课上的目的不清晰,没有将语文的作用体现出来。走进教室,进入课堂,我们可以看到那是一种程序化,没有灵动性的语文课。学生们在单调统一的课堂形式中学习,很容易消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语文真正的灵魂所在。在教学中他们不过是一个看客,缺乏代入感和参与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教学;反转课堂
        引言:就目前来说,教学并没有解决语文究竟是做什么的。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根本不清楚,语文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有什么作用?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现在语文课程的研究,看似是将语文从工具性中解脱出来,但实际情况只是在单调的基础上多填了几步流程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文是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因此,更应该注意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能力。
        一、抓住构文手法的核心内容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是老师上课讲得自我陶醉,学生表现得也很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的授课,整个教学过程,气氛较良好。但是,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并不跟课堂上的表现成正比。实际上,小学语文老师在授课时采用的授课模式并没有错。其核心问题在于老师运用这些方法时,是否符合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很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对文章核心内容的充分了解。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课件和上课的方式多跟资深的老师交流,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二、提高学生参与度
        语文课程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程,是基础性教育的重要时期。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有效性。现阶段,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在课堂教学上的太过于形式化。是因为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可以尝试着让学生上台去讲自己的理解。
        比如,我们在学习课文《司马光》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方法,开拓思维,积极踊跃的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还可以延伸到遇到危险时,学生应该如何自救。

因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语文老师结合课文和现实以联想为主,有意识的、积极地、主动的去思考他们之间联系。这样学生对身边的事与物多问一层为什么,多一层的了解,从而引发深入思考。时间久了,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和有创新感。
        三、学生上台讲述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现在信息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也被广大的老师接受和应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毕竟深入人心,在中国的教学之中,遵循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原则。这个观念深入人心,导致着很多老师没有办法在心理上接受这种新型的授课观念。在这种两种观念的影响下,老师不仅被新教育理念引导,也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应用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在录制教学视频的时候,绝大多数,还存在着敷衍的心理。不仅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也误导了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很好的认识和理解翻转课堂,不仅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阻碍,也影响了上课时的教学效率,让翻转课堂成了一种形式,发挥不了它真正的价值。翻转课堂的特点,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反复地学习上课时没有听懂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把录制的教学视频放慢。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主动去学习。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在课前充分的准备,保证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无误,是反复研究推敲才得出的结论。
        比如,在教学《静夜思》之前,老师可以在视频中设置问题,比如“读这首诗的时候,又什么理解?”“这首诗作者主要是想表达什么?”“这首诗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创作的?”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学习,课下讨论,在课本上或者学习资料上寻找答案。第二天,课堂上老师问有没有学生已经将这首诗背过了,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可以让背过的同学上来说自己的理解,再提问视频中的问题,看学生自我学习了多少。学生讲解之后,老师再从学生的讲解之中,找到新的问题,再次提出疑问,让学生解答。
        在课前,学生也要提前复习,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可以有效的和老师进行沟通,可以快捷,有效的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自己不会的内容,这样在课下就可以专攻自己不会的地方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语文核心是思维,而思维的能力强大到足以渗透生活,在生活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语言伴随着思维的发展,必然会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在读书时会自动屏蔽那些没有意义的书籍。书籍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以及进化的体现,也是一种思维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童璐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0(20):31-32.
[2]宋国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