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凤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十九大以来,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书香中国”,经典阅读再次与时代同频共振,发挥着强大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各职业院校日渐重视以文化人、书香育人,然而高职学校在育人体系的构建上着眼点比较分散,需要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改革
引言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越来越强调传统文化的今天,学校和社会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经典文本上。经典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积累,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培养学生的共情意识,不至于发表出“何不食肉糜”的荒唐言论。在很多学生的眼里,阅读经典文本意味着枯燥、无聊、难懂,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主动阅读。同时,阅读经典并不意味着只是将文章通顺地读下来,认识生僻字,熟悉作者的生平,读书的最高境界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出的“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一、高职院校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班级学生的自学与理解能力
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阅读中锻炼班级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师要定期组织高职生进行经典名著的阅读和思考,鼓励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并汲取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态度,这利于高职生实现健康成长。语文教师组织高职生进行经典阅读,也可以拓展班级学生的人文视野,立足经典阅读积累相关的写作资源或者是素材,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通过对我国经典名著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大部分经典著作是在历史发展基础上凝聚而成的人文精髓,高职生通过经典阅读可以对历史发展进行一定的认知,在阅读过程中感受相关的民俗风情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立足经典阅读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利于高职生实现长远发展。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语文教师对高职生进行经典阅读,能引导学生对名著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加深他们对名著情感态度的认知。这是因为通过对经典名著进行阅读,高职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发展的背景,也能在文章阅读中体验到相关的民俗风情,更可以在名著阅读中体验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观念。诸多经典著作具备文学研究的价值,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情感态度和追求,例如勇于奋斗、忧国忧民和热爱国家等优秀的思想态度。通过组织高职生进行经典阅读,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积累相关的内容,更可以在阅读中对名著精神态度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高职院校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现存困境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工作往往没有得到教职人员和学生群体的充分重视。在职业培养的氛围当中,大家都更关注于眼前可见的标准,即学生是否具备了参与未来岗位的技术能力。高职院校不应该成为局限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地方,更应当重视、尊重和鼓励学生们进行语文经典阅读,让他们明白终身学习的意义并付诸行动。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是把经典阅读教学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内容,降低了经典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思想人格的教化作用,也阻碍了学生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进程,导致高职院校的文化学习氛围也十分涣散。
高职院校语文老师对于经典阅读的教学观念仍然较为落后,甚至有的教师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认识也不足,难以领会其中的精彩奥义,无法真正地启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思考,高职学生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技术操作的学习上,对于经典文学作品敬而远之,这就会形成教学分离的现象。
三、高职院校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改革路径
(一)通读,扫除文字障碍,读懂文本
对于传统经典,读懂文本是第一步,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教师在首节《论语》阅读指导课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出具体的阅读建议和要求,指导学生利用两个半月时间完成自读,教学生实现从“我要读”到“我会读”的转变,在自主阅读时目标明确、进度合宜、有法可循。为此,我们设计的学习任务是:1.学习进度安排。每周阅读两篇,其中阅读课阅读一篇,课下时间阅读一篇,二十篇分十周时间读完。2.内容交流展示。学生依次主讲,交流自己理解最透彻或最感兴趣的章节,提出自己仍有疑惑的内容供同学讨论。我们在这一过程中重在关注并引导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初步理解并概括《论语》的主要思想观点。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开始关注《论语》中关于仁的思想、教育思想、君子品质等方面的内容,这就为下一步的研读打下了基础。
(二)要对经典阅读进行形式上的扩充
经典的形式,不仅仅只存在于文字符号中,具有现实主义意义的叙事影片、专题片等其他文艺形式,都是经典作品的载体,吸引学生从纯粹的声画娱乐享受中进入到文化艺术的审美中,在高雅的艺术形式中寻找经典阅读的意义,诸如现在主流媒体倡导的声乐艺术节目、诗词赏析类节目等,此类内容,既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更具有主流意识的形态属性,是传播中国故事最有力的媒介内容,对这类内容的阅读探讨,同样可以起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三)确立“双线并行”的理念体系
为培养“素质本位、德技融合、知能并重”的高素质人才,经典阅读育人体系要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双线并行,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首先,树立经典阅读“为人文素养打底色”的育人理念。学习弘扬经典中蕴含的人文底蕴、道德趋向、人格素养等精神品质,这既是学生自我提升的需要,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需要。经典中蕴含着科学理念、职业操守、工匠精神等优秀品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帮助学生汲取经典中的内涵要义,才能使其行路致远,成为有素养、有底蕴的“工匠”,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结束语
在当前各高校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的浪潮中,高职院校的教学也不能固守于培养“技术工人”的范围当中,而是更应该跳出传统的局限,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提高身心修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而经典阅读能够帮助每一个普通人开发自己的人生潜能,对学生心智的启迪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种作用的帮助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增加了自身在社会当中的竞争力。所以,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一定要充分把握高职院校学生资质上的可塑性,充分发挥好经典阅读教学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人生格局,开拓自己人生的边界。
参考文献
[1]季晶晶.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体验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10):27-28.
[2]朱靖.《大学语文》教学与高职院校经典阅读推广[J].现代职业教育,2019(20):80-81.
[1]刘洁絮.高职学生文学经典阅读与引导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67.
[2]闫爱萍,崔晓红.浅谈传统经典对高职学生的人文滋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7):27-28.
[5]张宁.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在经典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及提升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8(2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