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钱美琴
[导读] 随着教育阶段的不断改革以及小学生整体智力的提高,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为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发挥积极作用。
        钱美琴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第一小学  海南省三亚市  572013
        摘要:随着教育阶段的不断改革以及小学生整体智力的提高,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为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发挥积极作用。将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语文课堂中,通过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让学生自主性地感受情境中的事物与情感,从而更深层次地体会到教材所要表达的内容,由此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本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教学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研究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文;学习兴趣
        引言: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性科目之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与写作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即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内容既包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包含着其他学科的内容,是基础性的语言工具。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知识灌输、死记硬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但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十分有限。而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是通过视觉感官来营造教学情境,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及作用
        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所教的课程内容,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让学生融入其中获得更为直观、形象的知识体验。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其中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与能力,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兴趣的策略
        1.创设情境,注入自主学习动力
        创设合理的语文教学情境,就是语文教师充分掌握课本内容,并运用自身具有的情境营造能力,结合相关的教学手法、教学技术等,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性格、年龄特点的情境,以此触碰学生的心灵,将学生顺利地引入情境。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并使教师也更容易掌握课堂。对于情节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更要运用情境导入,通过让课本知识变得生活化来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此同时教材对学生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吸引力。
        例如,在古诗《静夜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古诗进行讲解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情感经历,讲述自己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由此将学生代入回思情感的情境之中,让每个学生在思想中明确思是在什么思乡思亲之情。而后再展开《静夜思》的教学,就能使得学生跨越历史,与李白在思想情感上进行触碰,全面深刻地理解全诗的内容,由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强化情境,带动学生情感
        情境导入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及学习的实现引入课堂之中。若教师创设的情境比较枯燥无味,难以获得学生思想与情感上的认同,则就难以让学生全面融入课堂学习中。当学生的思维情绪真正被带动起来的时,才能够切身体会到课本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只有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用自己的思维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得课堂的情感氛围更加浓厚,形成更加高效的教学过程。不论是在电影还是故事当中,很多都会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情节,这种时就是将自身思想感情与作者所想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的一种表现,是值得教师借鉴的教学手段。


        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恐龙的灭绝》这篇文章的时,由于恐龙已经灭绝,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对这类动物都不太了解,只通过教材上的知识去学习只会对恐龙有一个大概的想象。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恐龙纪录片的形式,或者通过投影设备展示一些关于恐龙的照片加深学生对恐龙印象的同时也带动了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大费周章地向学生讲解恐龙的起源、形体、种类、灭绝原因,而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引导,同时维持好课堂秩序,让学生通过纪录片所创设的史前情境,将书本知识转变为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不仅能吸引学生上课的集中力,而且更能增加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
        3. 渲染情境,明确学习理念
        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时学生不听话可能导致到了下课时间课堂教学内容仍没有结束。这种时教师就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备课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思想的主次关系,不拖拉课堂节奏,多次高效的去利用情境模式教学。在不可预知的教学情况下教师要不停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来适应课堂。而且在课堂应变过程中,语文教师也要对自己与学生的阅读面进行扩充,如此既可以提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情境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快、更全面地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4.适当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创设情境中让学生自主获得课堂知识与语文素质。同时,语文教师要注意情境教学的“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认知能力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创设出符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情境。另外,学生在情境学习中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通过文章开头以“夜空、金黄也圆月、海边沙地”情境的营造将学生带入美好的童年感受中,而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当时中国人民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营造出生活艰辛困苦的情境。对于两种情境的转换,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能够切换自然,而有的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在理解上存在困难,不能很快融入后一种情境之中,此时教师就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通过介绍鲁迅先生其他相关课文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而将其顺利引入情境。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要恰当,不可过分炫技影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其以情境引入、自主学习、知识建构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为学生呈现出更全面、更适当的情境,使之为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嫚.探究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中的识字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19.
        [2]王启华.关于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34.
        [3]丁丽霞.境在情中,情在心中——中职语文情境教学探究[J].科幻画报,2020(10):127.
        【作者简介】钱美琴,女,1977年10月7日,汉族,海南三亚,大专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相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