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刘喜军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日渐深入,小学教师要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视角
        刘喜军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城关小学  陕西 延安  7175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日渐深入,小学教师要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探析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各方面呈现的问题,剖析音乐教材、音乐学情的同时探索可行的思路、有效的策略,高效展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活动,指导班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合唱,在快乐学习合唱知识的同时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策略
         引  言
        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音色与宽广的音域,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乐感和音乐涵养,提升他们的演唱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合唱自身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等特性,讲究演唱中把握技巧性,所以必须进行系统的教学指导。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合唱教学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近年来学生合唱表演与比赛的日益增多,小学音乐教师开始加强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合唱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比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更容易提升学生的歌唱技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合唱基础薄弱,音乐知识匮乏
        首先学生在幼儿阶段接受音乐教育并不多,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很肤浅,很多学生都是到小学阶段才开始接触音乐,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不强,在合唱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不知道该怎么与同学配合,使合唱效果达不到预期。其次,小学音乐教师通常是先给学生欣赏合唱的作品,对合唱做出一些要求,然后就让小学生进行合唱,小学生由于缺乏音乐专业知识,合唱时要么节奏混乱,要么有学生不唱,总是无法达到合唱的要求。再次,小学阶段音乐课时相对较少,如果占用太多时间进行合唱训练,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有一些教师还会占用音乐课的时间进行考试或者讲课,这样一来使得音乐教学更加艰难。
        (二)合唱教学活动练习少,缺乏足够的重视
        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并没有完全改变以往只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习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采用背书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进行合唱,问题发现和有效改进并没有得到重视。还有这样的合唱教学活动练习少,而且缺乏创意和深度等诸多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合唱学习的兴趣和合唱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精选合唱曲目,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
        在开展合唱教学期间,为了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合唱兴趣,这是构建高效合唱教学课堂、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常常会采用音乐教材上的合唱曲目,相应的合唱内容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强,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学习合唱曲目的兴趣,进而不利于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开展合唱教学之前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音乐思维的认知,科学地选择一些合唱曲目,为后续的音乐合唱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巧用伴奏,优化合唱效果
        伴奏是合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提升合唱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凸显和声的织体,展现副旋律,还能起到良好的烘托主题的作用。为此,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加入钢琴、手风琴、竖笛等伴奏,通过积极配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快速找到音感,掌握音高和音调,以良好的状态演唱歌曲。例如,在教学《编花篮》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教给学生这首歌的基本曲调,引导学生掌握高低声部的韵律,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在学生初次进行合唱练习时,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对音调的掌握不准确,可用竖笛伴奏,配合学生的合唱练习,快速帮助学生解决音准问题,从而优化合唱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提升合唱默契效果
        合唱是一个整体的演唱展现,需要演唱者拥有高度的配合能力以及演唱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合唱效果。想要提升小学合唱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升小学生合唱的默契和效果。在实际合唱过程中,往往有一部分小学生存在非常高的表现欲,渴望自己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因此在合唱过程中,不按照原有的计划和分配,进行音调和音量的提升,以此突出自身的演唱水平;还有些小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认为在众多的学生的合唱中,即使偷懒也不会被发现,从而在合唱中不认真努力,滥竽充数。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合唱的整体效果,使得合唱表演不和谐不默契,降低合唱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提升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提升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才能使合唱中的各个声部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提升合唱整体的默契配合度,使合唱表演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合唱
        合唱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堂讲解上,更重要的是创设实践活动,在实际的合唱训练中强化小学生音乐水平,使小学生体会到合唱的作用,把合唱当成一种乐趣。小学音乐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小学生擅长的声部和合唱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反复的训练达到熟练进行合唱的目的。倾听小学生的想法,考虑到小学生的感受,在声部的分配上更加合理,达到循循善诱,统筹兼顾的效果。在新课标背景下,要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从音乐课堂走向生活实践,激发小学生的表演欲望。以《黄河颂》为例,这首歌曲的难度比较大,整个过程中音准、节奏多次变化,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呈现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进行排练活动,通过学生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不断提升合唱效果和合唱能力。
        (五)通过常规歌唱课堂,夯实音乐基础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共享速度更快,各类资源愈加丰富。音乐教师可利用多样的互联网媒体资源,搜索大量正规的合唱曲目正谱,也可从电脑上下载关于合唱团的优秀展演视频,包括曲目欣赏、先进的合唱教学方法等供学生观赏。这样丰富教学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提高在合唱学习中投入的专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欣赏、模仿能力都非常强,音乐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征,通过网络,可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形式多样的歌曲和音乐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推进学生对合唱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他们打好音乐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层次反思、系统化总结,将课前、课中、课后深度衔接,让音乐合唱课堂焕发生机活力,让各层次学生在课堂内外合唱过程中享受音乐、舒缓身心、放飞自我的同时轻松掌握合唱知识、唱歌技巧,提高音乐合唱水平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客观展现新时期音乐合唱教学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刘珊珊.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65):176.
[2] 李丽娜.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探析[J].中华少年,2019(23):132.
[3] 黄彩珍.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施方法[J].教师,2019(18):93-94.
[4] 鞠丽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11):194-195.
[5] 黄骐阳.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黄河之声,2019(0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