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611844
摘要:在时代的发展中,我国不仅重视起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更是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以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为宗旨的运动。在高校体育改革发展下,教师应该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教育背景,应该在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后,精选体育教学课程,拓宽体育教学范围;应该建立主客观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如此方能有效改革发展阳光体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体育;改革发展
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中指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开展阳光体育教育,并结合起阳光体育教育和体育课程教学。正所谓阳光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开展的全国性学校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不仅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落实,还加强了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基于此,高校一方面需要依法治教,对办学行为进行规范,并在对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进行严格执行时,对挤占体育课的现象进行避免。另一方面相关教师需要在对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化后,通过对学生的加强引导,让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积极的参与,以此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
一、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时代的发展使得“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于高校的改革发展中。因而在阳光体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者应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注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后,对学生的自主性进行积极发挥,要让学生对各种体育项目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从而和谐发展学生。而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和教师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教学目标,对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制定和构建,应该在对传统固定的考核部分进行淡化后,对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进行建立。使得教师能够以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为依据对多种评价方案进行制定后,对学生真实的情况进行反映,对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二、精选体育课程,拓宽阳光体育教学的范围
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先深入研究和分析各个不同的体育项目,应该以教育场地、师资力量和教学效果等为着手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在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后,以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对体育教材进行科学改造;应该在对阳光体育教育的竞技性进行强调后,实用化和趣味化体育教育[2]。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体育的趣味性时,积极的投入进体育学习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形成加强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其次,作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在对体育课程进行精挑细选后,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为根本目标,对阳光体育教学的范围进行拓宽;需要通过对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应用,对体育各项目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讲述;并需要在讲述的途中对相关的体育技巧技能进行示范传授。让学生能够在拓宽的体育教学范围中,同时了解到体育项目的理论和技术。接着,体育教师其实还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体育协会和组织等,指导学生们进行加强的课外锻炼,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多样的体育赛事进行组织开展,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体育组织中和体育赛事中,产生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与此同时,学校方面还需要加强对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完善体育训练器材设施,需要在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中提供相应的体育器械。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对体育资源的应用,实现自身体育能力的提升。
三、建立主客观结合的体育评价体系
和其他的课程教育活动一样,阳光体育教育的开展也离不开教学双方的配合。因而在实际的体育教育中,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在对“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行遵循后,对学生进行评价[3]。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公平性,需要对学生的体育感受进行充分的考量。
教师还需要利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指导学生们进行公平合理的自评和互评,需要在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后,让学生们自己对自己过去的体育锻炼以及现在的体育锻炼进行比较,而后分析自己的优势和进步。其次教师还需要扩大体育评价体系的范围,也就是说教师不仅需要评价学生的课堂课后表现,还需要评价学生的技术学习、运动参与以及心理健康。只有将这些因素都纳入进评定学生体育成绩的范围,才算是全面的评价学生,也才能全面的提升学生。
在阳光体育教育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以体育发展改革为依据,对大量具有良好健身效果的体育项目进行引入,如徒步、登山、武术、拳击、街舞、排球、健美操、跆拳道和太极拳等等。学生们可以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依据,以自己实际的身体素质为前提,对想要训练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在自己学习兴趣的驱使下,不断的锻炼体育项目,从而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另外,由于阳光体育有许多运动项目是需要在课外进行的。因而相关的体育教师在改革发展体育教学时,应该以阳光体育为基础,对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组织开展[4]。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明确课外的体育活动,并要在确定了活动的人数后,对相应的活动策略、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活动过程环节等进行准备和安排,并需要在安排后提前设置相应的应急方案。之后教师们再组织带领学生们以制定好的活动方案和计划为前提,进行课外的体育活动。如徒步和登山,这两项活动就需要教师们制定好活动计划和方案,准备好食物、活动路线和活动时间,需要安排好相应的向导和装备,还需要提前设计好如果遇到意外事件的应急方案和预备方案。如此方能在确保课外体育活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提高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四、加强师资力量,完善建立教师培训制度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育工作者的质量素养可以说是体育教育质量的基础保障。因此,在阳光体育教育背景下,学校需要对体育教育者的教育工作进行不断的强化,以此来对体育教育者基础的素质素养进行保障。在此过程中,学校领导需要以学校实际的发展需求为依据,对相关的人才进行积极引入,需要在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后,严格把关人才。学校还需要在了解了教师的能力素质后,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定期的培训各在岗教师,并在适当的时候对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进行积极的组织开展[5]。让各教师都能够在这样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中,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素质修养,从而实现对专业型师资队伍的打造。紧接着,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高校的体育教师们需要在对自身的教育使命进行明确后,利用正规的教学管理和宣传途径,对体育的教学理念、体育教育的必要性、体育锻炼对人身心的发展作用等进行大力宣传,以此让学生深入了解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入体育锻炼。之后,新时期下提出了言传身教相统一的教学要求,因而教师们还需要重视自身的领导作用和示范作用,需要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后,树立起教师榜样。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教师所树立出来的榜样,提高体育锻炼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素养,增强体育锻炼习惯。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方面,阳光体育既给予了师生们明确的体育运动方向,又直观体现了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宗旨和目标。针对此,高校在改革发展阳光体育下的体育教学下,应该以阳光体育的精神为围绕点,对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手段和方式等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构思。以此在正确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下,增强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琳.阳光体育下的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思路探讨[J].亚太教育,2015,(30):121.
[2]陈钊盛.“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体育风尚,2018,000 (004):P.163-163.
[3]于洋.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研究[J].体育时空,2016,(12):92-92.
[4]殷和江.基于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4):245.
[5]周晓梅.高校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教学改革[J].青春岁月,2019,(2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