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李梅
容县杨梅中学 广西玉林537500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高中地理学课应用性比较强,从现阶段实况看,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始终没有摆脱掉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主要体现在课堂仍旧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对学生主体地位有所忽略,教学过于“机械化”。此种教学现状之下,学生自身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继而逐渐对学习丧失兴趣。问题式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带领学生围绕着问题展开探索,让学生在知识探索中提高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被合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里,能助力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就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引言
问题式教学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地理问题式教学是在人地协调观指导下,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探究研习,使学生深度思考和深度体验,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把握地理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发展高阶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高中地理属于高考的范畴,虽然是文科的科目,但这个科目具有很强的理性,针对一部分文科生来讲,想要学好地理这一学科是很有挑战性的。因此,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老师需要联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杜绝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对学生学习不利的方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身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变成具体实用的知识。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讲台上长篇累牍地讲述,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这种方法是有很大问题的,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太低。在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下,老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的学习成绩。只是老师可能对于考试的成绩会更加重视,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要学的知识,这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是无法发挥出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意识的,从而更加不愿意去学习,不学习就更加学不会,这样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枯燥乏味。每次上课时,都是无精打采或是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课堂的效率极低,更不用说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了。
2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1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合理问题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则是以课堂听众的身份存在,惟有被动接受知识,不具学习主动性。教师授课的时候过多的运用自身熟知但对于学生来说有些过时教学例子,如此就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学习成效有所影响。因此,在使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知的知识提炼出问题。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现象,适当在课堂中采用“设疑”等模式,为学生需要探究的学习内容设定一些悬念,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进一步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进知识学习中。以《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播放一下当地的天气预报或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气象灾害视频,引发学生对于相应事物的熟悉感。随后,教师提出“天气的变化对于人们出行有怎样的影响?”、“同学们在日常较为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比如寒潮、台风等不常见但是影响比较大的气象是如何形成的?”、“除此之外,诸如冷锋、暖锋又是指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春,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好奇心,有效地为学生结合书本进行自主探究打好基础。此外,教师也需要对学生们的结论合理补充和评定,强化学生对于关键教学内容的理解,此外也可以举例生活常见的例子,使得学生遵照学到的知识合理解答,深入获悉日常生活里天气现象的成因,并且合理应用到具体生活里。
2.2优化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好坏是问题式教学法中的关键所在。所学的知识均围绕问题来开展,学生的思路也随着问题的提出而开始。因此,问题的设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不同的老师设计问题的思路和难易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堂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其对新事物的认知方式的基础上,考虑问题的难度、并适当提高提示,使得学生对自我进行挑战的同时,也大部分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如果问题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范围,不仅体现不出问题式教学法的优势,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2.3设计发展创新思维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多从创新、发明、想象和猜想的角度设问,尤其要注重劣构性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劣构性问题具有复杂性,没有明确的指向,呈现的信息也不完全是显性的,并且有干扰因素。劣构性问题具有挑战性,探究价值大。教师在设计劣构性问题时,要拓宽素材来源渠道,问题素材注重“鲜活”,淡化“专业”痕迹。对学术性问题素材,注意表达的通俗性,使之向生活化问题转化,既隐含内在学科逻辑,又贴近学生生活。开放性问题的结果或答案不是唯一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从条件限定、解法唯一、答案唯一的问题向条件、解法、答案不限定的问题转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生活、生产、社会等知识拓展,将学生的个性知识、直接经验、学习环境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流、互动开放转变
2.4小组合作学习,推动自主探究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来说,活跃的课堂气氛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频率与交流深度。而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提出与生活相近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更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通过交流扩大学生的眼界,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协作、共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从而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知识、思维、技巧的同步提升,也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以《海洋开发》为教学案例,该单元的重要内容包括海岸带、海洋资源以及海洋能、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作为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划分学生展开讨论,也为学生的讨论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讨。具体讨论环节,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一些问题展开思考,比如“海洋中的资源有哪些”、“怎样合理开发已发现的海洋资源”等,留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展开小组讨论和深入探究,进一步提出如“怎样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让其尽可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等问题。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
探索未知的领域始终是充满着艰辛,学习知识就是一个探索未知领域获取新的认知的过程。问题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享受到问题式引导的乐趣,体验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过程中的困难,也能享受到最后问题解决时刻的成功感。“问题式”教学法能很好地对传统“填压式”教学模式进行弥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剑秀.核心素养维度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有效开展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1):188.
[2]秦秀丽.探究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91.
[3]曾浩.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8.
[4]刘仕霞.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00(0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