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王朝霞
[导读] 思维导图归根结底属于一种放射性的思考方式
        王朝霞                                             
        济南市泉秀中学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1  
        摘要:思维导图归根结底属于一种放射性的思考方式,思维导图的思考中心可以是人的大脑所接收的文字、图片或者是某种感觉,由这个中心出发,发散出多个支点,从而构成一副立体的结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究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探究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应用;思维导图
引言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中,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使其能够运用独特的学科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激活思维,使其能够运用地理思维,从地理视角探索并分析解决问题。而思维导图教学手段的落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还可以促使其进行知识梳理,在掌握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进行有序预习、系统复习。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脑力开发专家博赞提出的,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发散性思维方法。它模拟人脑神经网络放射结构,以视觉形象化图示展现认知结构,外化大脑思维图谱。也就是说,它通过运用简单的线条、图形、颜色、词汇,将一系列枯燥的信息用以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它一般是从一个简单的中心问题出发,随着大脑思考的不断深入,逐渐向四面八方进行发散,最终形成了一个逻辑性框图。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可以培养良好的预习和复习的学习习惯
        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地、形象地将文章的组织结构、重难点、层级关系展示出来,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预习和复习学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在新课讲授时,将各级知识点紧密地联系关系进行充分展示,帮助理解新课,使其能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前期的了解。同时,在复习课开展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其学会有序复习、整体分析,培养归纳、总结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预习和复习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利于开展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四个方面。而传统教学设计是从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课时入手,割裂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拥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设计。所以开展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合理地开展大单元教学,笔者认为加入思维导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思维导图的形式多样,有流程图、树状图、气泡图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可以运用到大单元教学中。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与课前准备相结合
        初中地理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关系着地理教学的实际效果。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设计课前教案,抓住教材的中心内容,根据中心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这有助于学生抓住学习的主次内容,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掌握四大区域的划分。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图文去帮助学生认识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可以运用概念地图让学生记住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分析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经济发展,并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界限以及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掌握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地理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地理的教学实践中,相信大多数学生都有记笔记的良好习惯。但是,很多学生并不会记笔记,教师讲到什么重点,零碎地记在课本的边边角角上,在要去复习的时候,需要一点一点地去找,这样的记笔记习惯其实是非常不好的。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记笔记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思维导图。首先,教师要对本章知识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充足的准备,从教材出发,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和内容,确定教学的主题。其次,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教材的把握,把知识进行层次化分级,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使用思维导图。
        (三)理性复习,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复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有着及时的查缺补漏的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知识量庞大,包含许多细小的概念,需要学生从个体到整体、从整体到个体,理性复习,在层层深入、优化教学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关键词为载体,展示各级关联,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良性循环,增强学习效率和准确性的教学目标。
        (四)思维导图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初中地理教师把思维导图与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结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五)设置展示互评环节
        挑选多种形式的思维导图作为范例进行展示汇报,汇报自己的绘制思路和存在问题,由学生和教师对这些制作好的思维导图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加速学习记忆的形成,同时教师负责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并让学生将学生和教师的建议与自己的思路有机结合后完善思维导图,使学生进一步对知识体系查漏补缺,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六)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师生互动共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思维导图的主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是插入一些基本的要点,提取重要的信息。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确定中心主题。因为只有主题明确,才能够由这个主题引发多条分支。第二种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科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对多个领域都有促进的作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师一定不要抗拒接受新鲜的技术和事物。比如,有许多计算机软件都能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相比以往的人工绘制更加灵活也更加省时,教师可以用绘制的时间和学生取得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也能够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些软件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关注学习体验感,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思维导图唤醒沉睡的大脑,开发潜能,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拓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慧琴.试析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75-376.
[2]李婵妮.论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9(25):82.
[3]张楠楠.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2019(08):173.
[4]陈升达.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63):148.
[5]李姣.初探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4):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