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翁扬洋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行业的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变
        翁扬洋
        福建省大田县第五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行业的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目前出现了雨课堂、多媒体等设备。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促进教学更具体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导图;高中地理
        引言:现阶段各科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最主要的教学方向就是从学生的特点、兴趣入手。针对高中地理而言,教师需要结合思维导图,使知识点更清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
        一、有效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他们学习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学的主题,其次,还需要带领学生充分的了解思维导图的特点以及其在教学中的特点,之后在带领他们针对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让学生将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清晰,这是地理教师应该做的,其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公转、自转有清晰的了解,教师可以将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方向,特征以色彩鲜艳的颜色区分,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球的运动,并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地理核心素养,并制造出相关的思维导图,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出自转的运动特点。另外,学生仔细根据地理教材书制作思维导图时,能够将自己制造的图片与相关的技术知识进行联想,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又如: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应用放在学生的预习课中,在进行人口的变化这一章内容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学习的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从而以此来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要充分结合思维导图,并将预习中所产生的疑问在课堂上全部提出,教师将学生的全部疑问列举出来,并帮助学生设计知识脉络,梳理知识脉络并且还要将学生的疑问进行意义归类,让学生了解自己产生疑问的问题出自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学生就可以以根据这部分的知识来解决自己产生的疑问。另外,在教学中可以明显地发现一个问题:影响学生做题的知识点来自很多章节,且章节内容混乱[2]。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时,可以将问题扩大,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己归纳知识点的同时将问题进行分类,当教师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完以后,学生这时候就需要将问题与知识点进行联系,并尝试性回答自己所产生疑问的问题。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解答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总结,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找到学生不能够理解的部分,进而带领他们对这希望内容进行探究。

思维导图能够将分散在课文上的所有知识进行整合、分类、归纳,提高学生筛选知识、运用知识、理解知识的效率。长期下来,学生的综合水平也会得到提高,且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三、快速实现解惑,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地理知识点综合性、抽象性强,这就会导致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时会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疑惑。这种疑惑是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单纯的讲解是无法解决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将相应的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脉络,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将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够让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的运用范围、运用途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也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因此,在实际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施思维导图教学,第一,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独立自主的去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对本章节的知识的记忆不是特别清晰,所以,当他们绘制完之后,教师则需要带领他们整体性的对本章节的人进行回顾,进而加深他们对该章节内容的印象。第二个方法就是教师直接带领他们在课堂上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以便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在带领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回顾时,可以利用抢答的形式,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学习当中,但是,这样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不能够极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使学生解决自己的疑惑,梳理自己不懂的知识。
        四、实现结构整合,有效提升课后巩固效果
        课后的巩固与复习是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为了帮助学生高效的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让学生了解大致的知识点分布情况,课后的思维导图更应该注重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知识的综合运用。课后巩固的思维导图更注重对知识结构的构建,课后思维导图的制作需要借助课前预习所制作的思维导图来填充。为了实现结构整合,教师应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多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制作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优势明白知识点的运用规律。并且,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合理的运用一些教学辅助工具,进而帮助他们提高地理成绩,进而逐渐养成一个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欣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戴永祥.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贾立坤.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张校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