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花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第十八中学 233020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工具,也是充满人文色彩、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学问,其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其教学效率并不高,多重因素影响导致语文学科教学效率低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这一焦点课题,立足现状,探析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并从多环节,探析具体的效率提升策略,以实现“化低效为高效”的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课堂效率既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教师应当以积极的姿态认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以此为着力点,探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向。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因素探析
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效发展这一现状,不难发现,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主体:
1、学生层面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不到位,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方法。导致在语文课堂上被动学习、无效学习,学习体验不佳、缺乏积极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较差。
2、教师层面
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错误理解了效率一词,将在固定的时间内传输更多的语文知识当做高效教学的衡量标准。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十分紧凑、僵硬、无趣,加之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选择上都缺乏创意,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需要。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到。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策探析
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两大主体考虑,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对策
1、“抓关键”——利用课堂导入,强化学科认识
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参与、愿意参与语文学习,获取强大的“学生群体”。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有效提升。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抓关键”,利用导入环节,强化学生的学科认识,让学生充分理解语文学科的价值,进而以积极的姿态配合老师投入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利用导入环节,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征,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烙下学科的重要性。同时为引导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设计预习活动,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语文文本做初步感知,这样有助于学生后续进行语文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课文关键。
如在学习《江南春》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任务单”,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做好学习准备,提高学习效率:
(1)知作者:了解杜牧生平,了解杜牧的诗句;
(2)解诗题:了解江南春的题目意思;
(3)明诗意: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解释重点词语,如绿映红、山村山郭、酒旗风等;
(4)悟诗情:前两行——写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后两行——怀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趣教学”——采用多元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要采用多元手段,让学生趣学习、趣体验、趣参与。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时难度无限下降,教学效率则会直线提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多元多样。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做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合理应用。
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时,可采用“小组探究”教学方法,在文章最后,设定一个开放思考问题,即“大鲈鱼究竟代表着什么?父亲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学生们在这一任务指示下,相互合作、沟通交流、深度思考,语文课堂一片热络,学生的课文学习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更深入;
如在学习《草原》时,为展示作者笔下的草原风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为学生直接展示草原风光,带领学生进入草原世界,品草原之美、晓作者之情。学生与文字、作者、情感之间达成了高度互动,课堂教学效率也有效提升。
3、“明内容”——关注能力培养,打开语文世界
小学语文教师要明晰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则要适当做教学补充,打开语文世界,丰富认知。
第一,教师应当无形渗透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写规范字、说普通话,要求学生们正确坐姿、正确纸笔、学会记录笔记、进行学习思考。这样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也会在习惯的助推下更有效;
第二,教师应当基于课文,做知识的横纵向延伸,目的是补充知识,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繁星》时,教师可以着重介绍作者“冰心”,为学生讲解冰心的创作故事。这样学生们的课文学习不再停留与课文层面,在了解其他内容的基础上,又有助于学生深层理解课文,语文课堂也会因此而更丰富。
4、“多活动”——延伸语文课堂,发挥留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师要巧妙运用留白艺术,建立“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留白艺术”,即教师要在课堂结尾,设计问题、布置任务、布设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后,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进行语文二次学习、深度探究。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无限延伸拓展语文课堂,改变了原本的“唯课堂式”语文教学,也能够让语文走入学生的生活,以多形式,唤醒学生参与积极性。
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聪明才智所吸引,大家为之感叹,讨论纷纷。这时,教师可以提到《三国演义》这本书,告诉学生,“各路英雄豪杰,有着不同故事”。唤醒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学生们在课下会积极的进行《三国演义》的课后阅读。教师基于此,开展“话说三国人物”的讨论会,实现了“课堂——课下——课堂”的衔接,教学十分巧妙,效率有效提升。
5、“画龙点睛”——完善课堂评价,提升学习自信
“如果爱我,你就夸夸我”。这样简单一句歌词,却将孩子的心声表露无疑。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希望老师的赞扬、鼓励、认可与支持,教师及时的夸奖,如春风滋润学生、如甘汁浇灌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针对学生具体的行为、事件、良好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夸奖。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成功、感受到趣味,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才会因有效的教学评价,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结束语:
要想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建构质量、效率并举的高效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以积极的姿态认识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从影响因素入手,找准新的语文教学方向。这样才能够“催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新式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因素[J].今天,2020(14):115-115.
[2]王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新课程,2019(31):196-197.
[3]姜雨.浅议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J].汉字文化,2019(0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