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们牵手是一种幸福——培智班级德育案例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赵文琴
[导读] 2016年8月底,我接到了从普通学校转岗到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通知

        赵文琴
        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
        2016年8月底,我接到了从普通学校转岗到凤庆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通知,当时我怀揣着一颗热情却有些忐忑的心等待着开学的那一天,我不知道将要面对的是一群怎样的孩子,我只知道他们很特殊。开学了,我竭力保持着以往的自信与乐观,怀揣着一颗炽热又有些恐慌的心去迎接我特殊的孩子们。他们来了,迈着蹒跚的步履,做着很不协调的动作,由家人护送着来到我的面前。父母的眼里满含着希望,孩子怯怯的眼神里充满着渴求,他们有太多的情结,需要有人为他们打开。从此,我开始了我的特教生涯。通过一年多的特教生活,让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感悟。希望大家看了我的教学点滴后,能换取您们对特殊教育的一份理解、尊重、包容和支持。
        一、学生基本情况
        培智三年级共有16个学生,均属于重度智障学生。根据特殊程度大体可以分为六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脾气暴躁、情绪变化比较大,只要稍不顺心就会打其他同学和砸东西,甚至还会打骂老师,并且很难与其沟通的有两个同学(彭晓花、张国庆);第二种情况:多动症且具有暴力行为,这类同学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很随意,能说单个字,但不会进行语言沟通和表达(杨李杰、杨军国);第三种情况:唐氏综合征,这类学生智力低下,并有暴力倾向(陈娅福、蔡春冉、肖云玉、赵洋);第四种:孤独症,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呆着,偶尔会自己边拍手边笑(范磊)。第五种:智力较低,听力正常但有语言障碍,不会进行语言表达(字豪、查泽能、蒲映强、字施宏);第六种:智力低、记性很差,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但能与同学和老师沟通(李德明、宋银凤、字萱萱)。
        二、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1、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过分溺爱,任其发展,孩子想干什么都由着他,还有一种心理就是生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采用极端的教育方式:“谁打你你就打还他,一看到孩子有什么情况就问:‘谁打你,谁骂你’”,但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打别人,甚至是敢骂老师和打老师时也只是一笑了之;
        2、单亲家庭,家中只有年老的爷爷奶奶,教育方法欠缺,即使管也都用一些强制性方法,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虽然很着急,也只知道说:“叫老师管严点!”而他们自己并不管理。认为教育孩子仅仅是老师的责任;
        3、对孩子已丧失信心,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教育的策略
        (一)精心呵护、精心浇灌
        我们班有16个学生,有5个走读生,11个住校生。这11个住校生有3个同学每星期接回家外,其他的8同学一个月都不来看一次。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非常重要,所以原本打算教他们学会自己洗衣服、叠被子,但教了几次后发现不行。所以,我只能把衣服放到教室,首先教他们记住自己的衣服,学会叠衣服,脏衣服和干净衣服分开装。学会讲究个人卫生,由于我们班的孩子都属于重度智障,不会洗衣服所以哪怕再累也得帮他们洗衣服,由于大人几乎不来看,头发长了也只能帮他们想办法,因为我们班的学生比较特殊,领到理发店理有众多安全隐患,所以我只有自己买理发工具给他们理。这样一来,慢慢的他们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了,衣服脏了自己主动换了。


        (二)精心培育、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学年来,我不断的、重复训练他们。上课铃响了,要起立、敬礼、问好,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课时要上厕所要请假,别说他们智障但有时他们还会耍小聪明,所以待他们走后我都会偷偷的进行跟踪,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就惩罚,如实的就奖励。不管他们会不会扫地,我都要让他们知道看到地脏了要扫,劳动工具要爱护。哪怕是垃圾桶垃圾倒了也要把它洗干净。每次吃水果、鸡蛋、牛奶前后都要洗手,洗了手后要用毛巾把手擦干净,吃鸡蛋时要把鸡蛋壳放到自己的小垃圾桶里面,吃完鸡蛋牛奶后,又把垃圾倒到大垃圾桶里面,把桌子擦干净,手、嘴擦干净;上课前,哪怕老师还没来,我都要求同学们要主动看书写字。说到这或许同事们会觉得好笑,像他们这些重度智障的孩子能写些什么,但我主要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不断的强化教育,大多数同学已有了来学校,进教室就应该学习的概念了,不是一味的只知道看“光头强”和玩雪花片了。陈娅福会从1写道10,基本能认读和书写“人、大”等字了,蔡春冉也能在教师的简单提示下背诵10首左右的古诗和儿歌了。虽然吐字不清楚,但他还是把部分“弟子规”、“三字经”的所授内容背下来。虽然他弱视,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一些东西,仍能在劳动技能训练课上说自己的被套脏了要自己洗,当心痛的看着他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拿着被套搓,然后喊“老师快来帮忙拧一下,我拧不动”时,莫名的开心又涌上心头“他进步了”,学会洗被套了!
        (三)呼唤心灵、呼唤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于日常不断交往和交流的积累,当交流成为习惯时,学生什么都喜欢和你说时,师生的交往就到了非常默契的时刻。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是我和学生交流的原则。如,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不断与他们谈心,这样即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一开始,他们不懂但时间长了他们就喜欢上你了,哪怕有的同学连话都说不清楚,但一看到你都会开心的跑过来拉住你的手,咿呀呀的跟你讲,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但看得出来他们见到我是开心的。原来,彭晓花她姐姐和妈妈一送来就哭,不让她姐姐和妈妈走,但现在一进校门看到我的话,就会开心的跑过来搂住我,把她带进教室她还会同学分她带来的东西吃。特别是有一次,我生病有点支持不住的时候,趴在教桌上,陈娅福同学还会走过来告诉你:“老师你生病了要吃药,我给你捶捶背。”听到这我心里顿时暖暖的,说明我的辛苦没白费。虽然他们智力有障碍,但他们能感受到你的关爱。
        (四)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增强教育合力
        不论做任何事,假若我们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会事半功倍,教育也是如此,更何况是特殊教育。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共同来把这些孩子教育好。特殊教育起步晚,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有一种特殊教育学校,所以别说家长,就连我都很难将特殊教育工作做好。所以我就建了一个培智三年级微信群,通过这个平台积极与家长交流。我会将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学习过程,孩子的点滴进步,学校拍的宣传片上传,让家长们能看到我们学校的工作,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家长放心,开心从而有信心与学校、老师一起教育孩子。当然我们也要理解家长,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理解是相互的,理解产生信任,只有家长理解我们、信任我们,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将特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遇到有的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考虑到家长的做法,我一般不会当着其他家长的面子指出来,我都会通过微信与他们沟通。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特殊教育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用无限的耐心,圣洁的爱心去从事。孩子啊!与你们牵手,内心的真情会涌动、内心的善良被唤醒,总会有意外的感动,总会有幸福从心底升起。孩子们啊!与你们牵手是一种幸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