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邦琴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五小学 福建省宁德市 355107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将减少信息技术认知的畏难情绪,积极与同伴共同投入到信息技术的认知和应用中。经过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达成信息技术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还将在课堂上高效实现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强化。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
为了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的形式请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和应用。在课堂上,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尝试结合教师的教学引导投入到课本知识的研究和上机操作中。在小组中,每一位学生都将积极承担自己的“任务”,将信息技术巧妙应用在任务的共同突破中。同时,如果小组中有成员出现信息技术的操作问题,其他组员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保证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互助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全面掌握。经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会产生强烈的课堂参与兴趣,还将在教师的引领与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实现知识的掌握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强化。
一、合作参与问题探究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问题的提出请学生分析。为了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效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参与,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问题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贸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往往会产生“信息技术很难学”的认知;但是如果教师可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究,则学生能够产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学习感受、有效降低学生对于问题探究产生的畏难情绪。在课堂上,学生将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共同结合信息技术知识完成问题的突破和解决。
例如,在学习《制作课程表》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请学生结合问题“如何在单元格中绘制斜线?”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教学观察,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因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然于心所以顺利找到了斜线的绘制方法;但是,班级中有部分学生依然呈现出“一筹莫展”的问题探究状态。基于此,教师通过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施请学生参与,保证每一个小组中都至少具有一名完成知识掌握的学生。在合作中,不了解如何在表格中绘制斜线的学生能够在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和计算机演示下详细观察每一个操作步骤、逐步掌握了在单元格中绘制斜线的方法。同时,教师在学生的问题探究中详细观察,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能够巧妙应用课堂上学习的单元格合并和拆分技巧,还能够在合作演示的过程中步骤清晰地演示斜线绘制的过程。可见,学生能够借助合作完成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也将在合作的互相帮助下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经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学生解决了教师提出问题,且在合作学习中建立了知识学习和应用的自信与成就感。最终,学生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突破了问题的难点,且在活动参与中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效掌握。
二、合作巩固操作技巧
当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了信息技术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组织请学生合作参与上机操作的练习。在小组成员的互相监督和帮助下,学生可以顺利完成信息技术操作步骤的演示、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及时回顾。如果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遇到尚未理解的操作技巧,其将可以在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巧掌握,且能够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信息技术操作技巧的全面掌握。最终,学生将在合作学习中巩固信息技术的操作技巧。
例如,在学习《让相片更清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练习。在课堂上,教师为每一个小组发放了一张同样的照片,并创设情境:小明和父母一起去旅行,拜托路人拍摄的合影却有些晦暗,请大家帮助小明,使他们一家人的合影变得更清晰。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投入到小组的合作中,尝试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分析相片没有层次感、颜色不明亮的原因,且能够在实践操作之前在小组中分享相片处理的方案。经过小组成员共同的商定,大家派出代表开始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在此过程中献计献策、认真使用光影魔术手软件针对照片的锐度、亮度、曲线等指标进行调节。最终,每一组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审美将小明一家的合影变得更加好看,也在合作中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和掌握。可见,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施以请学生共同进行实践参与,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合作中互通有无、高效借助实践活动的参与达成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全面掌握。
三、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之后为学生布置信息技术活动任务。在活动任务的执行中,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合理分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操作。经过活动任务的合作完成,学生不仅能够建立合作默契,还将在合作中实现活动任务的达成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全面掌握。最终,学生将在课堂上的合作中实现信息素养的逐步健全。
例如,在学习完《美化网页》这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任务集的布置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练习。在任务集当中,学生需要了解网页的整体风格、尝试在网页中添加图片、按照指令编辑网页中的图片、完成网页背景的设置等任务。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合作活动的实施请学生参与。一开始,学生刚看到任务集的时候有些担心,害怕自己无法全部完成这些网页美化任务。当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之后,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且主动投入到合作参与中。小组成员在任务集的分析中分工合作,每一个成员负责突破一个任务,且在执行任务之前进行了小组的合作讨论。经过讨论、分析、达成一致、分工执行、成果检验等合作步骤,学生顺利完成了美化网页任务集中的各项任务,且在合作与共同执行中复习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实现了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请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针对课堂上的信息技术任务进行分析、实践、突破和完成。经过合作学习活动的参与,学生将在小组互助中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以合作形式开展的学习活动将减少学生在新知学习中产生的畏难情绪,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中。最终,学生将在课堂上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也将在学习中达成信息素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都国京.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S1).
[2]葛兴强.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