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农佳婷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核心素养成为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它强调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实用性

        农佳婷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曙光乡中心学校 云南省 文山州 6633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核心素养成为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它强调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实用性,能为将来的社会生存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良好的阅读素养不仅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还会对生活学习产生影响。小学中段正是学生阅读起步的关键时期,必须得到科学的引导,实现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不仅影响阅读素养的培养,还是写作能力培养的基础,体现着整体的语文综合学习效果。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围绕重点生字词和常规的阅读问题展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也忽视阅读的科学本质和教育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教师要认真分析语文学科素养的内涵,展开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
        一、重视文本朗读,实现语言知识积累
        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主要是对语言知识进行学习。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这里的语言知识不仅包括生字词的拼读和意思理解,还包括完整句子的表达,谋篇布局的技巧和特点。朗读是强化学生语感能力的最佳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于纯粹的朗读活动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游戏形式融入其中,提高趣味性和生动性,为有效的语言知识积累创造条件。
        比如在《燕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朗诵接龙活动,以段落为节点,以停顿、节奏和不多字少字等为评判标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为整体的文章解读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借助抽查软件来决定朗读的学生和朗读的段落,在良好的朗读氛围中实现学生语言知识的有效积累。
        二、重视合作探究,实现思维能力锻炼
        思维能力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使学生能够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更好地理解文章传达出来的写作技巧、内容表达和思想情感,进而提高灵活运用和迁移运用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经验并不丰富,需要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氛围中实现思维认知的交流和碰撞,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全面解读和深度解读,也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比如在《火烧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去探究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过程,并明确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内容叙述的描写手法。还有,霞光照耀之下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理解景物描写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特点的写作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体会这些时间词语的运用,正好衬托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的特点。学生只有经过这样认真地分析和交流,才能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重视文本赏析,实现审美能力培养
        文本之美在语言,在形式,在情感,在意境等众多方面。可见,文本阅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能够感知美和创造美,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对文本的赏析,实现良好的审美享受,不断提升审美能力。
        比如在《燕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画面,多姿多彩、如诗如画的春天美景,一只燕子飞过稻田,掠过湖面,停歇在电线上,和蓝蓝的天空交响辉映。学生们在声色光影的综合感官刺激下,体会这份意境之美,进而深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运用,以剪刀似的尾巴为例,体会比喻修辞手法运用带来的形象生动的感官享受,理解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特点,并进行相关造句活动的尝试,逐步提升审美素养。
          四、重视延伸扩展,实现文化意识提升
         文化意识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科学理性地看待外来文化,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教材文本中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都是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需要学生去继承,才能实现更好地个人发展,才能为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进步作出贡献。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精神培养和德育培养的关键时期。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对文本的延伸拓展,帮助学生提升文化意识。
        比如在《纸的发明》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辉煌成就,扩展他们的认知视野,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又比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普及重阳节的来历和各种民俗代表的寓意,丰富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范围,深化他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进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总之,核心素养提出以后,对语文的阅读教学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教师必须坚持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认真分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王喜斌,王会娟.教学与管理.2018(12)
        [2]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曹莹.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