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冯辛萍
[导读] 微课作为现代教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冯辛萍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大石桥中学   425505

        摘要:微课作为现代教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因其自身具有的简练精要、情境生动等特征深受教师青睐和喜爱。将之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起来,能够极大转变以往语文教学以照本宣科为主单一授课模式的束缚,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改革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课前预习;疑难知识;写作主题
        微课,具体来说,是指以微型授课视频为载体,将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或是教学环节以清晰、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是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摒弃单一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单调、枯燥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一、强化课前预习工作,明确教学梗概
        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环节入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借助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则能将新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知识清晰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课前预习。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微课在课前预习环节的运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为后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例如,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古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诗词大致内容的讲解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和观看。以《登幽州台歌》这首古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与作者陈子昂以及诗歌创作背景有关的知识呈现出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诗人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而诗人又是在怎样郁郁不得志的背景下写出这首慷慨悲吟的诗词的。之后,将对诗词大致内容的讲解以及诗词内容的赏析同样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以此为指导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如此,便将微课在课前预习环节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增强了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和感知,使后续课堂教学得以顺畅、高效地进展下去。
        又如,在进行《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作者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他的主要作品等相关信息,并对本课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即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典型事例的选取来表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的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信息、基本内容、写作手法和技巧有所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高效地预习新课内容。如此,便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避免了学生盲目预习现象的产生,实现了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
        二、着重讲解疑难知识,降低理解难度
        初中语文本身是一门知识内容丰富且涉及重难点问题也相对较多的学科。因而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外,还在于让学生详细了解并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而微课本身具有的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以及针对性强的特征能够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增强学生对抽象和疑难知识点的了解和认识。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巧妙运用微课讲解教学中的疑难知识点,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以不断改进和提升。
        例如,以《背影》这篇课文为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并感受特定情境下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浓浓的父爱深情。

本文以“父爱”为线索,描写了“父亲”的四次背影,每一次对细节之处的描写都十分生动、传神。为了增强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几次“背影”描述下所呈现出来的鲜活父亲形象,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相关微课,将每一次对“父亲”背影及其细节之处的描写以动画演示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文章的描写手法以及整体的父亲形象有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如此,通过对微课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将教学中的疑难知识点以及令学生倍感困惑的问题生动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三、呈现写作主题内容,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及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观察现如今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不难发现,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导致写作素材匮乏,学生写出的内容难以支撑起完整的文章构架。为了转变这一局面,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呈现与写作主题有关的素材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形式找到写作的灵感,从而摆脱写作言之无物、无话可说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完成《背影》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父爱”、“母爱”或是“感恩父母”为主题进行写作。同时,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父母为孩子辛苦操劳、别让父母孤独老去的公益短片,给学生营造生动的写作场景,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为家庭辛劳付出的,从而启迪心智,更好地运用所思所想进行写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与写作主题有关的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制作成微课课件的形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随时阅读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加以借鉴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如此,便使学生的写作内容和素材得以不断扩充起来,提升了学生写作的连贯性及其作文的可读性,使写作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以不断改进和提升。
        总之,将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是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有效举措,它在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微课在教学中具体运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摆脱传统教学中死寂、无趣的课堂教学局面以及学生在课堂上静坐不语的状态,为最终实现趣味化、高效化语文教学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建木.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特点与应用策略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
        [2]丁佐宏.如何利用微课“点燃”初中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