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酿成蜜——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   作者: 高敏
[导读] 小学高年级的课堂练笔指的是在语文课堂上,

        高敏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八都坊小学    457100
        【摘要】小学高年级的课堂练笔指的是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课文之后来让学生进行一些简短的写作训炼。课堂小练笔是小学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文章进行更好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提高高年级的课堂小练笔有许多方法,如改写、仿写、补写、扩写、续写,撰写读后感等。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要帖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通过对《新课程标准》高年级段习作教学目标的学习,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教师应该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由被动作文变为主动作文,乐于作文。以此来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下面我结合几个案例,谈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教学策略。
        一、积极挖掘文本,找准练笔切点。
        1.古诗练笔
        部编本语文教材古诗文所占的比重大幅增加,比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我们中国可以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多读古诗能提高我们的文学功底是大有好处的。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光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古诗改写”就把学习古诗和习作练习结合起来,把诗中的语言引导还原成具体形象的文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强烈兴趣。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里,《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都可以改写成小故事,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要理解古诗的意境、要把握古诗的原意、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只要能恰当地翻译出诗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领略诗的意境,和谐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关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写出的习作具体、生动,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2.模仿练笔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练笔,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如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本文作者老舍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名俗画卷,表现了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教师引导:你能不能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仿照《北京的春节》把它下下来。同学们有的写《除夕夜》,有的写《濮阳的元宵节》等,孩子们的小练笔或直抒胸臆,或间接表达,在写作中流露出对节日的深厚而特殊的情感。
        3.空白练笔
        课文中的“空白”往往存在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中,这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课文中的“空白”也是学生习作练笔的材料。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的《草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蒙汉人民互相敬酒时说什么……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这是一个练笔的机会,让学生有话可写,乐于去写。又如《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教学时,笔者通过借助乐曲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说说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让学生在空白中想象、创新,把自己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在教学中,只要善于抓住课文中情节的空白,让学生绽放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有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会有一定的提高。
        4.扩写练笔
        扩写,指在不改变原文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把内容粗略的片断或短文加以扩展和发挥。其目的就是使原文主要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深刻。比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如下:师:这儿有一个词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一个学生的课堂练笔是这样的: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这个教学环节看似妙手偶得,实则是老师的精心安排。它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这个练笔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又让学生做了一次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可谓一举两得。
        5.续写练笔
        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结尾似乎把故事讲完了,但实际上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让学生延伸情节,想象续写。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渔夫一家人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桑娜和西蒙的孩子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启发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续写文章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作文的思路,锻炼选材、组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6.读感练笔
        部编本教材中有许多名著节选,可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既巩固了文本内容,又发散了思维。引导学生把学文之后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得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如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鲁宾逊漂流记》,鲁滨逊一个流落荒岛的人,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敢在恶劣的条件下生活下来,并且最终回到英国。教学时启发学生写读后感,教育学生鲁滨逊不只是一个小说人物,更是一个榜样,让我们成为生活的强者,遇到困难像鲁滨逊一样去挑战生活,赢得生活中的胜利! 一篇读后感中最好集中写一个方面:或写人物评析和感发;或写阅读感受和思考;或写艺术手法之特色;总之切入点越具体越小巧越有新意越好。
        二、注重练笔策略,提高习作能力。
        1.学习阅读课文的表达方式,迁移应用到小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每篇文章都包含着许多练笔的元素,教师选择训练点时,也没可能面面俱到。当教师选择练笔的切入点时,可以考虑与单元作文的要求相结合,把在单元作文中需要用到的写作技巧先在小练笔中滲透进去,或者可以针对学生习作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确立好训练目标后就要在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迁移。
        2.小练笔题目设计精巧,目标突出,让学生乐于表达。
        小练笔的题目设计的内容不适宜太广,必须要做到简单、明了,学生读题后不仅要明白内容,而且要在题目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增加练笔的灵感,拓完思维的空间。
        语文学科中的思维训练必须凭借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小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课一练,日积月累,定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高段课堂小练笔将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采得百花必将酿成蜜。
        参考文献:
        [1]丁雅静.提高高年级课堂小练笔的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8.
        [2]俞丽萍.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