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应用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曹建芝,鲍荣年
[导读]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遵循实用性原则
        曹建芝,鲍荣年
        云南省临沧卫生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遵循实用性原则,体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既要理论指导实践,为实践提供支撑,又要实践验证理论,促使掌握理论知识。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自上世纪 90 年代提出后,在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备受关注和倡导,逐步获得了职业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和积极推广[1]。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表现为“做中教,做中学” 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目标下的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寓学于做的自主学习模式[2],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做中教,做中学”这一核心要素,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即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有理论的指导,理论学习要联系具体情况,利用演示、观察、亲身动手体验等实践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3]。本文以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临床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一、教学现状及学情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临床课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明显畏难情绪,认为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多,学习内容枯燥,难于记忆,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固,加之缺乏临床思维的培训及训练,进入临床后难以运用所学知识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我校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课程开设于第三学年下学期,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及《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掌握了一定医学基础知识、护理评估知识及基本护理技能。学生年龄范围约在17岁至19岁,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网络、智能终端使用熟练,但大部份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对医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积极性都不高,但对技能实训学习的兴趣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网络学习探究意识。所以,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中不应过多强调理论学习,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强化理实一体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化资源及模拟岗位实践等调动学习兴趣,突出“做中教、做中学”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及自主学习,掌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用《内科护理学》,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结合教材与临床工作岗位实际,教学设计要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4],以理论知识为实践基础,模拟临床工作岗位环境实践对内科疾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及岗位实践等能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以病例分析、模拟病人为教学媒介,以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重点,相互渗透,相辅相成[5],通过线上线下、理实结合一体式教学模式,以“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巩固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岗位能力的锻炼提高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设计教学过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讨论法、现场教学法、练习法、评价法、测试法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使教学达标。
        三、教学设计内容
        (一)课程标准设计
设置课程标准不能脱离岗位实际,要清晰明白,层次清楚,体现知识够用,技能实用并兼顾职业素养的培养,达到以培养实践技能为核心,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要求[6]。
        (二)课程内容设计
        以临床调研为基础,结合临床岗位实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综合分析教学目标任务与职业能力需求,基于临床内科护理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把培训护理评估能力、评估护理问题与制定护理措施作为教学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组合和添加,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准确定位岗位需求,强化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相结合。(见图1)                                  图1:课程内容设计
        (三)教学场所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集“教、学、做”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7]。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师生双方在边教、边学、边做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故教学场所既要满足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便于实践操作。单一的教室或实训室不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要把教学场所安排在按模拟内科病房设计的专业实训室,并配置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能进行理论与实践模拟的电化教学,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交互融合。同时,学生在模拟岗位工作环境中学习,更能融入到护士的角色,体验岗位工作实际,强化了教学与临床的结合,实现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素质目标的有机融合。
        (四)教学师资设计
        选择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双强的教师,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保障。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了解临床岗位工作实际,能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故教学师资尽可能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有临床实践经历的教师。
        (五)教学方法设计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并非具体的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单一的,应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有所偏重或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8],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双向过程。
        四、教学实施
        现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为例,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学流程见图2。
         



                                图2:教学流程
        (一)课前
        1.课前准备
        完成护理评估岗位操作示范视频录制,在教学中通过屏幕投放示教,既可节约教学时间,又能解决学生观看示教不到位的问题;撰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模拟病人扮演脚本,按照课堂教学分组挑选若干名具备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扮演模拟病人,做到每个学习小组配有一名模拟病人。
        2.任务驱动
        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上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学习微视频及学习任务清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任务清单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作铺垫。
        (二)课中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课前学习微视频及学习任务清单内容为基础,引入病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2.知识讲解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教学PPT为媒介,深入浅出精讲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集中思想,紧跟老师思路,掌握重要理论知识,为病例分析及岗位模拟训练奠定理论知识基础。
        3.病例分析
        教师发布讨论病例,组织学生以小组(12-13人)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分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完成病例分析学习任务,达到巩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4.岗位实训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护理评估岗位操作示范视频后,讲明实训流程及实训内容,指导学生按每组12-13人分组,每一组配一名模拟病人,然后根据实训内容开展实训,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完成护理评估,撰写实训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有健康史、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通过模拟岗位实训,锻炼学生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素养。
        5.点评总结
        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对小组岗位实训和病例分析进行分析点评。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则对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发现学习盲点和不足,便于课后补救学习,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后
        检查测评:教师在云班课上传测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检测理论学习效果。综合测评:教师将云班课理论测试成绩、病例分析测评及岗位实训测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每一个学生的最终评价成绩。课后反思: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优点和缺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应用问卷调查显示,94%的同学喜欢理实一体化教学,95%的同学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优化的教学模式,90%的同学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知识的掌握,84%的同学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利于自主学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在教学设计中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要具有实用性,教学情境项目必须源自临床,而且经过教学化的处理;其次是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9],才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先应.略论高职 “理实一体化” 教学面临的七大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3):71-73.
[2]林霖琳.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2):33-34.
[3]张建国.论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中国职业教育,2018(14):48-53.
[4]拜亚萌,张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VR情境化学习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9(55):270-272.
[5]杨玉敏,蔡超志.理实一体化闭环教学模式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49):161-163.
[6]田晓露.高职临床专业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9(4):128-132.
[7]宋 钊. 高职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操作层面若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5):54-56.
[8]阮班录,郭俊伟.“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比较与运用[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17(4):55-58.
[9]徐建高.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浅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92-94.

作者简介:
        曹建芝(1971-),女,云南临沧市人,云南省临沧卫生学校,高级讲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中职教育

联系方式:
        姓名:曹建芝
        通迅地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忙令社区西河北路181号   临沧卫生学校
        邮政编码:677000
        联系电话:13398836088
        邮箱:863135120@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