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
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当代教育最本质的任务就是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育和体育向来不受重视。近日,中共中央从全面培养人的角度对美育和体育提出明确要求,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始着手推进,对美育和体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本文将从中小学角度入手,对美育和体育进入重点教学范围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如何更好的加强美育和体育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中小学生在美育和体育方面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体育;问题;建议
一、中小学美育和体育的现状
美育和体育原本也是教育当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纵观几十年的当代教育发展史,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并未给予二者应有的重视,而是一味在强调对于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道德方面的培育力度都不够,更不要说体育和美育。也许是受中国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中国的教育模式一直是处于一种应试的状态,对于考试范围外的内容,一概被弃如敝履,但是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是不符合当代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的。
为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和美育训练,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文件一出,各个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始研究如何执行此项政策,家长们也开始忧心以后是否要给孩子报更多的培训班,对于美育和体育的重视程度,一时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学校资源配置不足
旧课程的改革或者新课程的开设向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美育和体育多数时候是在纸上谈兵,很多学校很少或者根本没有配备这方面的教师资源。要加强美育和体育,就意味着要一切从头开始,比如要加强美育,开设新的绘画,音乐,戏剧,美术作品鉴赏课程,场地、绘画工具、乐器、音响和投影设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等等,这些条件都要具备。器材购置、教室改造、设备安装、人员工资这些都是一笔不少的费用,也许对于部分私立学校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多数的公立学校来讲,单单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更遑论那些偏远的山区学校。
2. 加重学生学业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对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可谓是越来越高,在高考指挥棒和中考五五分流的支配下,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学校要求的课程内容需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还有来自课外辅导班堆积如山的作业,甚至还有兴趣班的任务。若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美育和体育训练,将二者一并纳入了考试范围,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多的辅导班和课后训练,这会大大减少学生休息和玩耍的时间,这不仅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还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过重的学业压力还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叛逆心理,从而使得他们拒绝接受一切知识。
3. 增加部分家庭经济负担
多年以来,初中和小学教育都是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部分,需要学生家庭承担的费用是极少数的。
而多数家庭过高的教育开支是来自于课外辅导班的收费,这些教育辅导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向学员收取高额的补课费用。如果体育和美育进一步纳入考试范围,学校所配置的资源又不能够给予每个学生合格的审美和体能训练教育,那么势必会有一大批相应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以满足市场需要,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比庞大的开销。更有甚者,花巨大的费用让孩子专门学习某项体育、美术或音乐等方面的技能,通过参加大型比赛获奖来免试体育或美育的学业水平考试。
4. 地方政府对政策的扭曲执行
“一抓就死,一放就松”这向来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事物的常态。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完成上级要求,往往会采用投入最小,最简洁有效的方式来执行上级政策,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本末倒置,忘却了政策颁布的初衷而停留于政策执行结果的表象上。比如,中共中央此次发布的两份高规格文件,对体育和美育提出明确要求,也为体育和美育的评价体系建设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目的就是为了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让美育和体育不再纸上谈兵。
但是到了地方政府,最有效的执行办法就是根据上级要求,将美育和体育直接纳入考试范围,并且提高分值。这样做无疑能够最快速度地引起学生和家长对于美育和体育的重视,可这使美育和体育像其他科目一样,进入了应试教育模式,一系列的在其他科目上爆发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此时,若地方政府其他的配套辅助政策、规章条例又没有安排到位,那一个个新问题只会接踵而至。
三、对策和建议
1.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实施政策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每个省份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状况、文化宗教、经济发展情况都不一样,政策的实施也不可以一概而论。中央政府下发的指示性的文件,到了地方政府也要依据地方的具体情况来一一执行。单独拿体育来说,如果要把体育中考的分数提高,那么考试的内容和范围是否要做调整?比如,江浙一带经济发达,水域辽阔,学生们就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可以学习游泳,但是在西北或青藏地区,这一运动就很难推广。而像滑雪这类运动,在南方地区也很难开展。这时候就需要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情、经济实力、学生发展情况合理安排考试内容。
2.学校依据自身情况开设选修课
课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校所关注的重点,为了避免将美育和体育课变得跟其他课程一样变得沉闷乏味,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比如美育课程可以开设音乐、素描、油画、美术作品鉴赏课程等,体育课程可以开设篮球、排球、羽毛球、游泳、体操、基础体能课程等。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再根据所选课程参加结业水平考试。
但是有几点必须要注意,第一,课程的难易程度要均衡适当,要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身心发育程度;第二,课程的时间安排,为了避免排课混乱,可以借鉴大学的经验,将同一年级的选修课统一安排在某一个时间段,这样既方便教秘安排其他课程,也方便教师上课;第三,考试的内容要兼顾各个选修课的难易程度,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3.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时间
美育和体育课程的增加势必会挤压其他学科课程的时间,此时就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实践,在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同时,尽量给予学生合理的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不能一味把学生拘在课堂之上。老师也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将课程内容尽量变得灵活、生动、有趣味性,并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中学阶段的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科前沿,将知识点融入时代热点话题、热门事件中,在教会学书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时政热点的敏感度。
4.通过会议宣传引导家长思想
教育是一个多方合力进行的事情,美育和体育这么多年来不受重视,还有部分原因来自学生家庭,在许多学生家长眼里,让孩子学习音乐、美术,让孩子打球、跳绳等是一件不务正业的事情。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适当召开一些家长会,通过宣讲来对学生家长进行一些思想上的引导,也可以举一些成功案例加深印象。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文件并下发到基层民主自治组织,让居委会、村委会组织举办活动,引导学生家长重视对孩子的美育和体育训练,强调体育和美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们积极配合学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