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
蔡甸区莲花湖中学,湖北 武汉 430010
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术教育旨在培养中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对于目前,美术教育资源匮乏,整合多方美术教育资源,形成多元融合,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思路。整合多媒体技术,加强网络技术应用,形成混合式课程教学方式;将生活元素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利用研学旅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将美育培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中学美术;多元融合;美育研学;实践
引言
中学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美术课程进行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学习掌握美术知识技巧,整体提升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考、高考背景下升学的特长平台。随着视觉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程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和开展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虽然中学美术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在城市等有实力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它的未来发展前景,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学校,仍然令人担忧。
1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美术课时安排较少
学校顺应新课改目标的具体要求,将中学美术教育与现代特色教育体系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逐渐加大文化知识教学的比重,忽略了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由此导致中学减少艺术课的课时比例,学生接受美术教育和美术学习的时间缩短。同时,部分教师经常占用美术课堂讲授其他科目知识,这与新课改所倡导的关注学生综合发展理念有所不符,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情感意识。
1.2教师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美术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一门学科,但其在中学并非主要科目,所以大部分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高。部分中学教师认为,新课改教育目标的实施应当在其他主要学科中开展。而且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影响,仅重视学生的考试学科,将美术等艺术科目当作副科教授,故在课上仅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并未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美术经验,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状态较为明显,与新课改倡导的乐于探究、主动学习的要求不相符合。同时,新课改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发掘美术学科的教育特性,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并无差别,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书面讲解,然后要求学生临摹练习,并未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注重学生参与的要求不符,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2多渠道搜集素材,加强多媒体教学
当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Mooc课程兴起,学习途径和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新常态的发展,多渠道搜集美育素材,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关于画家及相关作品的短视频、卡通片,运用VR技术将真实的作品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将大量的生活中不存在的事情更加直观,对事物接近真实的还原,更清楚事物的来源,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力图还原真实的场景,画出他们心中所理解的事物。美术教学是艺术性极强的教学,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功底,它需要大量直观的教学和演示,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接受,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真正体现艺术的魅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一些宏伟的建筑物和雕塑、在不同天气下物体状态的作品、立体环境作品的展示等,真实的情况需要亲临现场才能体会的到,而教师很难做到描述的非常清晰透明,然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
我们可以将这些作品拍成高清的图像或者视频,再或者制作成多彩的动画,通过计算机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寻找真实的感受。
3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非常丰富的文化积淀,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艺术教学和文化教学,文化自信的培养至关重要,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更加使得学生们具备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很多培养美育的元素,比如:非遗文化(龙舟、剪纸、彩绘、制陶)、年画、书法等。可以以专题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将美育教育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各个教学环节。作为生活元素,它具有亲和力的美感,需要教师从课前、课上、课后综合掌控,使得美育学习更具有生活化色彩,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周围事物,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开展综合评比竞赛,形成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让他们怀着感情去学习和思考,有利于学生长远地发展。
4配强师资力量
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才更有保障。中学美术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学,应加强美术师资力量,提升美术教师素养。一是招聘专业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学校要聘请美术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也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二要注重教学态度。美术教师不能因学科的地位受忽视、中考高考不考、不受重视等原因,敷衍甚至放弃美术教育。在从事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备课,重视教案编写和教学设计等,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道德素养,才能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美术教学。
5完善美术教学设施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实现新课改倡导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效果,应当为学生购置完善的美术教学设施,为美术教学提供保障。在实际教学中,中学应设立专门的多媒体美术教室,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多媒体教室配备投影仪以及美术教学所需的画板、颜料、水槽等设备;教研室以及教研室内部所需要的石膏头像、人像、静物等石膏教具,以及陶器、瓷器、蜡果、静物衬布等静物教具都应及时为学生安置妥善,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6完善美术课程设置
完善美术课程设置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学美术教学要实现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意识的目标,必须制订完善的美术课程方案,明确中学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学校可适当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合理安排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时间。如每周的美术课可由原来的一到两节增加到两到三节,以保证教学时间的充分。同时,学校还应保证美术课程教学时间能够充分利用,除特殊情况外,教师不得占用美术课堂,保证学生充足的美术学习时间。其次,教师可将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实现新课改要求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如将美术课程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教师可在美术绘画教学中采用几何图形拼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画创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美育的培养对新时代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需要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多元融合,将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认同中华文化,树立起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的使命感,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20(4):162.
[2]王秀靖.非遗内容进校园——剪纸活动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入[J].学周刊,2020(4):14.
[3]豆海红,鲁国芳.混合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法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陇南师专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