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曙波
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浙江省宁波市 315202
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当中,美术属于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与创新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色彩教学属于一项重要内容。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带领学生学习色彩知识与色彩技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本文首先分析色彩教学的意义,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时效性解决措施,真正提高色彩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创新策略
一、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意义
在平日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开展色彩教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讲解与色彩相关的知识内容,色彩对比、色彩搭配等均应涵盖其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与认知,还能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将色彩教育融入到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位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均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得到教师的重视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部分学生并没有在思想层面上意识到美术的作用与内涵,认为学习这门学科对于今后的发展并没有太大作用。受这种错误认知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缺乏积极主动性,并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从某种程度来看,色彩具有一定抽象性,单纯通过教材当中的图片和语言,学生难以充分其中色彩的实质,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无法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逐渐丧失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习惯性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导致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因此受到限制。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习惯性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分析,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其审美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在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在课堂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学习与接受,直接降低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
三、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内在感受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学生通过参与美术创作实践活动,加深对世界的美好感受,并获得审美熏陶,是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教师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属于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开展色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内在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感知力。另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评价学生作品时给予其更多尊重,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开展小学美术色彩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为提高色彩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切入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爱动,并具有明显的发散性思维,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多元化表现。面对相关实际情况,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与色彩搭配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应对作品的背景内容展开分析,讲解色彩在其中的作用以及产生的效果,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组织美术实践活动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长板与短板,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开展具有创造力的训练,采取多元化的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色彩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与成年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看待相同事物时所产生的不同观点看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看待世界与自然时,更多的是出于天真的本性,进行色彩实践教学指导的同时,应鼓励学生进行抽象画色彩的搭配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还应为学生讲解相关技巧,当学生掌握一定色彩运用技能之后,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力与创造力进行优化,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其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色彩创造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具有明显价值,因这一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并从某种程度上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带领学生深入其中主动思考。在传统的色彩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主要借助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所接触到的色彩要素与美术材料十分有限。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识色与涂色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色彩鲜艳的图片资源,为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应采取实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对于小学美术色彩教育而言,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基础进行创新,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色彩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教会学生运用课堂教学当中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色彩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 浅谈美术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智力——《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后随想[A]. 袁丹.第四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暨智慧学校创建与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12
[2]. 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九册第七课 《盘泥条》 教学案例[A]. 王国才.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 2013
[3].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A]. 康乐.第十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议题五:教育信息化)[C]. 2017
作者简介:周曙波(1975-10-01),男,籍贯:浙江宁波,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小教一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