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瑶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何玉春
[导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可以唤醒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何玉春
        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中心校 广东 清远 513300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可以唤醒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以及极大程度学习热情。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特别是在瑶区小学音乐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歌词,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想象力。

关键词:声势律动  瑶区小学  音乐课堂  音乐体验
        瑶族儿童从小就接受瑶族长鼓舞和民歌的影响。邮局俗话说“会走路,会跳舞,会说话,会唱歌”。活泼、好动、擅长唱歌、擅长跳舞,是瑶族地区大多数小学生的特点。声势律动正好是借助身体的各个部位,有节奏的发出声音,感知音乐和表现音乐,符合瑶族地区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当前瑶区学校目前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将动量与节奏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可以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声势律动的教法,可以对瑶族地区的小学生进行音乐的可视度训练、特色音乐的训练以及对学生进行节奏的创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瑶族地区音乐教学的几年中,我发现瑶族地区的小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但由于从小会唱瑶族歌曲,他们对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兴趣不大,致使一些孩子不愿意张嘴唱歌。随着声势律动逐渐加入到音乐课堂中,使他们逐渐爱上了音乐教室和唱歌。
一、声势律动及其在瑶族地区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瑶族地区很多乡村小学和教学点没有音乐课所需的教具。大多数学校没有钢琴,有些偏远的学校甚至连电子琴都没有。声势律动就成为了瑶区偏远地区学校音乐课堂上举足轻重的一种教学方法。
        声势律动是身体跟着音乐节奏旋律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而声势的变动,则是由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造成的律动形式,如跺脚、鼓掌、拍腿、拍肩、打响指等。在大型的演唱会中,人们跟着音乐拍掌、挥手等都是声势律动的表现形式。运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以此来推进教学,主要能发挥以下优势作用:
        首先,声势律动的运用,能够增加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在声势律动的运用下,瑶区的小学生能够通过拍打身体不同的部位发出震动以此来感受音乐的旋律以及节奏,能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直接与音乐节奏进行交流,这也符合瑶区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音乐课堂中有时会加入瑶族长鼓舞中的成分,以此来达到音乐课堂、声势律动以及瑶族音乐三者的融合,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声势律动的运用,能够增加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喜爱音乐课。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其实和舞蹈等都是紧密相连的。

虽然声势律动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算不上是舞蹈形式,但声势律动也是通过身体各个部位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对音乐进行进一步的认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瑶族偏远地区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进而推进瑶族偏远地区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学生以后再音乐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声势律动在瑶区小学音乐课程中运用策略的思考
        1.借助声势律动促进瑶区小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知。
        虽然瑶族的小学生从小就会唱瑶歌、跳瑶族长鼓舞,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节奏的训练,使得他们对节奏并不敏感。
        律动是伴随着节奏而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会让学生先自由的练习,先去感受律动产生的过程,然后才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打身体的某个部位,以此来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感悟大多来自于直观的感受,这种感觉是没办法用语言来解释的,但是却是记得最深刻的。尤其是瑶区的孩子,从小跟着家里的老人跳长鼓舞、唱瑶歌,使得他们对音乐、节奏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在当前瑶区小学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不断的运用声势律动,让学生不断的去感受音乐、感受节奏,让学生一次次的去体会、体验,直到能够完全跟上音乐的旋律,更好的去体会音乐所要传达的内容,更好的去体味音乐知识,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所学的音乐形成一种音乐的感知,更好的去体会音乐要表达的内涵。
2.借助声势律动来模仿音乐的节奏,以此提高辨识度。
        让学生提高对音乐内容的辨识度,逐渐去实现音乐教学的发展。在音乐的教学中,我们一直都是致力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辨识能力,掌握音乐的精髓。但是在常规教学中,很多瑶族偏远地区的老师受限于教学条件,只能够通过不断地去听音乐的重要部分,让学生不断的去模仿。有时候,一些教师会把重要的部分讲解给学生听,但是最终还是难以跳出模仿的形式。
        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尤其是瑶区的学生,会形成很多的困扰,以及单纯的困扰和模仿所带来的负担,而对音乐的把握,尤其是重点部分的把握不到位、难以形成自己的理解。而通过声势律动的加入,瑶区的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甚至在课下通过自己的感知,自己身体的运动方式对音乐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每一段都形成自己的认识,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有一些学生还会加入瑶族特色声势,把一段音乐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律动形式,使得每段音乐都有足够的辨识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会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通过节奏律动组织音乐接龙游戏。
        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常常通过游戏接龙的方式,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掌握程度。通过声势律动的加入,使得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瑶区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声势律动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工具,不仅有助于瑶族地区音乐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而且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在在有限条件下的价值,也增强了有限条件下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就会爱上音乐课、上好音乐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