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与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高志存
[导读]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改变了当前大学教育的形式
        高志存
        衡水学院  053000
        摘要: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改变了当前大学教育的形式,创新了学生的思政理念,强化了他们的道德品质。教师积极创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将就业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就业中强调思政教育理念,在思政课堂中传授就业经验,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推进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业形势

        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了大学教师需要思考的主要内容。在大学阶段,教师不仅应当注意到就业教育形式的改革,而且应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方向,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到就业活动的指导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在就业活动中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创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思政教育工作内容,满足于当前就业形势
        在大学阶段,有的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忽视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教育中过度重视就业教育内容,认为只有提升学校的就业率,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吸引到更好的生源。同时,有的教师对当前就业教育内容认识不足,未能真正认识到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满足于当前就业教育活动的举办形式,却没有将现实就业情况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未能关注到当前就业方向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学校就业率的提升。有的教师只满足于全体学生能够就业,却没有关注到他们可以到哪就业,未能思考他们未来的发展,无法全面为学生做出充足的考虑,进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采用单一的教育形式,无法提升教育的效果
        有的大学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只采用较为单一的教育形式,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就业教育内容整合在一起,将两者分开讲解,进而无法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有的教师只是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讲解理论课程,普遍以理论课程、公开讲座等形式给学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却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这大大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课堂教学流于表面形式。
        (三)分离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容,无法做到良好的衔接
        在大学阶段,就业教育主要由辅导员和就业教师所负责,他们会给学生普及就业方面的内容,引导他们参与到就业实践活动当中,带领他们体会就业实践的本质魅力,使学生明确当前的就业形势。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注重思想政治的内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理论课的形式讲解思政内容。有的大学教师没有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两者结合在一起,造成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相脱节,没有将两者很好的地衔接在一起,进而造成就业思政教育机制改革效率低下。
二、创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重大作用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创新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机制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他们的道德理念,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起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就业中的融入形式,在就业过程中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创新就业思政教育机制有助于满足学生价值观念转变的需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使学生转变自我的就业理念,不再过度注重就业的功利性,而更加注重就业的价值性。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
        创新就业思政教育机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较高的自我道德意识,注重自我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就业中形成诚实守信的理念,积极遵守社会法制对自身的要求。

同时,创新就业思政教育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提升他们的公德心,使学生始终坚守在自我的岗位上。
        (三)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就业思政教育机制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敢于创新,将创新性想法融入到就业当中,不断激发出自我的创业灵感。同时,创新就业思政教育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调动他们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敢于尝试新型的就业途径。
三、创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实施的措施
        (一)了解就业环境,满足就业需求
        在大学阶段,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出满足当前就业需求的思政机制,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当前的就业环境,明确当前就业发展的趋势,明确自我在就业中的定位。教师不断优化就业思政教育机制,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就业指导过程当中,使学生在学习思政教育内容过程中明确当前的就业形势,将自我的理想、自身的特长与未来的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挖掘就业素材,提高思政教育活动的价值
        在思政课堂上,大学教师积极挖掘与就业相关的素材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内容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形成全新的就业理念。教师应当将就业素材融入到思政教育机制改革当中,增加学生对就业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完全融入到思政课堂当中,在思政教育中感受到就业的魅力,进而达到最佳的职业教育效果。例如,教师讲解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引入劳动保护法等相关就业素材,联系当前职业保障机制,带领学生一同分析我们国家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在思政学习中了解到就业的内容,正确面对外部就业环境。
        (三)创建实践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实践教育活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实力。教师积极创建实践教育平台,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与道德理念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完善的素质理念,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学生积极参与到就业实践活动当中,在企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明确道德品质在就业中所展现出的价值,逐步形成较高的精神素养。
        (四)引入成功案例,加深思政教育理念
        大学教师积极开展各项讲座和报告,邀请更多成功的校友回校分享经验,使学生在校友思想的带领下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听取报告过程之后更好地了解自我就业的方向,形成明确的就业目标,树立起正确的就业信念。学生需要不断地调整就业的观念,合理地调整自我的就业思想,向着就业目标前进,进而加深学生对思政理念的理解。
结束语
        教师积极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就业教育内容整合在一起,改变就业思政教育机制,使学生明确当前就业的形式,认识到自我需要完善的精神品质,不断向着就业目标而前进,学习到更多与就业相关的思政理念,拥有较高的道德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炜婷. 基于系统论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构研究[J]. 重庆与世界:下半月, 2012, 000(005):43-45,48.
[2] 江彪, 韩艳.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才智, 2010(05):244-245.
[3] 郑文海. 就业优先理论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4] 涂雯雯, 李向楠, 马超群. 新时代大学生基层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路径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003(009):193-194.
[5] 江彪, 韩艳.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才智, 2010(05):244-245.
[6] 张光慧.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M].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高志存,1985.10,男, 衡水学院,衡水桃城区,邮编:053000 本科,政工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