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张磊
[导读] 新时代对高校培养更加全面和更有能力的人才更是寄予了厚望。
        张磊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新时代对高校培养更加全面和更有能力的人才更是寄予了厚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培养内容。在现阶段,高校的政治教育要和社会工作的需求发展连接在一起。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和学生就业上的指导有机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去积极创新在就业指导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1教师教学模式固化
        在实际的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案仿佛已经成为了教师们心照不宣的约定,一旦在第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完成过相应的教案,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反复使用,“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教案”,除此之外,由于知识点基本不发生变化,因此老师在教授过程中运用过的方式方法会一直使用,追求最简单最直接的“知识灌输”的方法,不主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思维上的提升,单纯的进行知识的教授,虽然在短时期内可能具有明显的效果,应付考试已经足够,但是从长期看,这种总教法弊是远远大于利的,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由于不清楚将来社会需求的水平和方向,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显得不够具有针对性,也就无法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所以也就更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模式的固化,无法在就业指导中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目的性过于明显
        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无疑是最省时省力最有效果的方法,对教师而言,单纯的运用常规方法常规思维教授给学生是最稳妥的方式,对学生而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的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考试中能取得高分也是受益最大的方式。教师在教学时过于注重教给学生解决题目的方法,对于方法和思路的教授很少,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目的性过于明显,着眼点太在眼前,这就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缺点。教师只能沉浸在以往的常规方法里,无法将知识更好的传授并交给学生理解和如何实际运用的问题。学生虽然可以学到知识,但是只是学到知识,从老师处学不到如何灵活运用或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性过于明显,导致了教师着眼于短期效果,往往忽视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对于学生思维的启迪。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于学生来讲,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会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学生们对于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会更加有兴趣。因此,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下,还能够有效地保障教师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进行新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果。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模式的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极有帮助的。
三、在就业指导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具体策略
1、情境创设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够可以使教学课堂环境变得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利用情境创设法可以让学生沉浸到具体的学习状态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景设置下,运用不同的引导语言和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的发挥,从不同角度多出发去思考问题,当有学生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时,老师继续进行引导,让学生继续发挥,勇敢回答,这时候,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就得到了提升。

教师可以应用这种办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方法。这种在课堂实际运用求异思维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教师教课难度降低了,还增加了和学生的互动,又能开拓学生思维,不乏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有关研究表明,单纯的教授知识不进行任何互动是最为低下的教学效果,没有互动,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教师的教学动力也不够强,教学对教师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劳动,也就失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已经逐渐打破了这种单纯只是灌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多去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师进行语言的引导,这时候可以将就业指导的内涵有机的融到课堂教学中来,那学生则会增加自己的思考,也会更加有兴趣的去加入到课堂中来,将教师从讲台的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不再是把握课堂的决策者,将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为辅的一个教学体系,真正做到了最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以教师为主,而以学生为主。通过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是互动教学会成为将来的主流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关系,便于教师对课堂和学生进行管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引导的学习时会更加有效率。教师也能够及时的获知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思想状态,从而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采用影像资料进行教学
        采用一些影像资料进行课堂的导入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的办法主要是借助一些其他外在的物质,创设一种利于课堂学习的环境,并且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将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变成一个更加有趣味性的故事讲解过程。加之学生们本身其实对于一些外在的、可触摸的物质会更加的感兴趣。例如,可以播放一些关于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国家重大会议的重点片段等。通过这种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以视频为基础,进行知识和课程的讲授,则学生会听的更加津津有味,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4、课堂反转
        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科学技术与的优势,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其各种优势。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突破,社会在发展、在进步,教学也要同样的进行发展,打破原有的古板且毫无创新点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去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将课堂进行反转,原来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领导者的状态,将课堂进行反转之后,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将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淡化,将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强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一种辅助一种引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准备关于课程的一些内容,课上时由学生把握课堂,将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内容再进行一定的补充。
四、总结
        新时代的青年仍在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建设和提高,在认真吸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涵时还要跟随者社会的发展潮流,去积极适应和了解新时代的内在精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和综合能力,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翔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0):182-183.
[2]吴婷.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才智,2020(06):73.
[3]朱敏.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2):193-194.
[4]董林傲琦.论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3):66-67.
[5]孙杉杉.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5):104.
[6]贾伟玮.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6):62.
作者信息:张磊,男(1983.12.23—),汉族,河北衡水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