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龙
青海省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 青海黄南 811399
摘要:人对于艺术鉴赏的需求从神话时代开始就已经明确开始了多种类型的区分,当前对于艺术种类的区别正是因为其载体还有形式差异的体现,对于音乐,人主要是通过听觉感官进行认知,随后根据自身的情感经验加上联想这一步骤进行个人化的艺术加工所形成的最终效果,因此不同人对于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很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培养音乐人才过程中,对于音乐鉴赏力的理解效果,必然需要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在鉴赏过程中达到理性审美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审美教育;重要性;教学方法
1审美教育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1对音乐教学产生促进作用
当前,对审美教育具有比较广泛的定义,所以,审美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十分广泛,音乐审美就是其中的一种。音乐审美主要是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所具有的旋律,然后感受音乐中的美以及演奏者所具有的情绪等。例如,欣赏《高山流水》这一曲目的过程。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一首古琴的曲目,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曲谱,但是教学中却很少会涉及到审美情感的教育。这一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知道学生体会到钟子期与俞伯牙相遇,以及其中情感的话,那么学生也会领略到乐趣中所具有的情感。学生在对这一曲目进行欣赏中也会将自身所产生的情感融入到其中,提升音乐整体的教学效率。
1.2能够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
中职音乐教学将引导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提升学生音乐应用技能作为教学的目的。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有机地融入审美教学,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技能。从审美教学的角度来看,音乐教育要从感性与理性的角度出发,审美教学能够将两者进行更为有机的结合,解决感性与理性教学中为音乐教学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促进人与音乐教学的和谐发展[1]。
1.3拓宽学生就业面
通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中职院校能够有效地实现音乐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延伸,同时丰富音乐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更好地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及演艺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中职院校还能让学生提前感受音乐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氛围和工作要求,引导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深度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推动合作企业全程参与音乐教学,为此,中职院校应构建“双导师制”,为各个学生小组同时配备两名导师,这两名导师分别来自学校和企业,由双导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学生创作和演艺指导,以此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建议与评价。此外,中职院校还应充分利用企业在硬件设施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比如共同举办校园歌手大赛等。
2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提升的有效策略
2.1改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
在中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审美教育,要求中职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音乐教育理念,提高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前提是中职音乐教师要在音乐素养方面富有较高造诣,并且具有良好的审美教育知识储备,提高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只有中职教师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才可以引导中职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收获知识,建立音乐审美能力。
2.2合理选定教材,注重情感共鸣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时,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前做准备。首先,要选择合理的中职音乐教材,良好的音乐教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乐趣中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2]。
其次,选定合理的音乐教材,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中提升音乐审美水平,还可以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材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中职学生通过音乐教材出现情感共鸣后,教师要及时关注情感反馈,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音乐教材。选择音乐教材时,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音乐教材既知识面广泛,又有针对性,紧跟时代步伐,还应当考虑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音乐教学中将学生的爱好融入,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养成。
2.3丰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演奏或者表演手段,让学生了解艺术背后的美,让“审美”成为表现文化内涵的桥梁。要理解美,需要真实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歌词与旋律共同形成的美。比如《牧童短笛》这首曲子,听起来活泼灵动,非常的悦耳,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二声部五声性的调式,更应该挖掘它的深刻内涵。它是具备巴赫创意曲之风的首部中国钢琴作品,在音调、表现力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乐句划分、把握旋律强弱等方式,来逐渐提高学生的乐感,以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及其内涵,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掌控与把握。
例如,如果人们经常聆听民间的传统音乐,那么就容易形成对当地音乐的审美能力,因此学生经常反复聆听某种音乐,也会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果学生不了解所学的音乐作品,那么也就无法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音乐教学上,教师可以采用重复聆听的方法,让学生多聆听、多欣赏音乐,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心理。例如,在讲解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选取一些较为通俗的作品,如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作品旋律优美而凄凉,将人们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琵琶独奏《十面埋伏》,乐曲色调辉煌,风格奇伟,形象生动,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名曲,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作[3]。最后再过渡到难度较高的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等作品。通过反复聆听音乐作品,掌握中国民族器乐曲音乐作品的特色。
2.4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从教学过程上来看,教学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课堂开展阶段以及课堂总结三个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教师必须要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首先,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做好课堂的教学准备,提前备好课,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有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前的准备环节,例如,让学生在搜寻一些与课堂音乐作品相关的资料,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其次,课程展开过程中,教师除了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外,还应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课程导入时,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同时注意创造不同的音乐情境,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令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音乐交流。最后,在教学总结上,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在学生的评价总结上,教师应注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例如,在学生评价时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之间的评价等多种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需要更多的从实践演奏过程中进行体会和感悟,才能够做到对于理性认知以及审美评价的二分有机结合,这也是感受各种类型音乐的基础形式,通过内在的情感正确抒发,才能够体验音乐表达形式之间的差异性,将审美评价的基础材料的从中来,这也是正确对待音乐鉴赏的一种价值观态度,促使音乐事业能够持续前行。
参考文献
[1]魏莉.浅谈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教育与教学[J].黄河之声,2019(03):85.
[2]朱沁超.实施有效教学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刍探[J].成才之路,2019(06):36.
[3]于飞.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1):258.
[4]王兆祥.提高中职舞蹈教学中“趣”“意”“美”的重要性[J].艺术评鉴,2018(2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