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霍燕
[导读] 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已经成为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霍燕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学,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已经成为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发展,政治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采取了很多的对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对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首先分析了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的必要性,其次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引言: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近年来,高中政治教学进行了改革,其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优化教学方式,结合核心素养的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一、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的必要性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在每个学科中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其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具体来说,政治认同指的是学生对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所产生出的一种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政治意识。政治认同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是衡量学生核心素养乃至综合素养的最核心因素。理性精神指的是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社会现象具有理性的认知,能够运用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由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法治意识指的是学生要学法懂法,掌握法律基础知识,从法律的视角认识社会事物与现象,提升法律素养。公共参与指的是学生要养成集体观念,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行使权利的同时要认真履行义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事物,学会独立科学思考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自觉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坚决捍卫法律的权威性;强化公共意识,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权益与义务。从目前的教学现象来看,高中政治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政治意识不强,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认知;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为了迎接考试,容易陷入到“题海战术”,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塑造。
    二、新形势下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的深入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与培养有着新的要求。政治教师要运用科学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高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一)运用“时政+理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强化政治认同
        政治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对时政热点的解读。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是与时政热点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在讲授政治理论时,要注重结合时政热点,运用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时政热点,提高政治站位。例如教师在讲解“党的性质与宗旨”内容时,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上播放当前时事热点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中央和省、市最新发展动态的同时,能够了解到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事例与典范。政治教师要围绕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心得交流会。学习小组要利用政治理论知识,谈一谈对时事热点的认识与体会。学习小组在交流时,能够被彼此的学习热情所感染,自觉地认同与拥护党的领导。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升政治理论学习的厚度,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进行延展,鼓励学生“学专著”、“读原文”。

例如政治教师要给学生积极推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指导学生了解每篇讲话的背景,对时事热点进行“回顾”。学生在回顾“热点”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到讲话内容的重要性,实现了提升理论素养与强化政治认同的有机结合。
        (二)运用“信息技术+主体化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精神
    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需要不断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政治教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究理论,掌握对某一现象的正确分析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了有利契机。政治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最新的技术成果,搭建政治学科教学应用平台,将政治学科的教学、学科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为学生学习提供诸如视频类、电子图书类、教学类等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学”。教师要利用“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章节内容的学习任务,学会“专题化”的学习与分析方式。学生能够在掌握政治学习素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和理性思考,从而对政治学科的内容做出科学的判断。
    (三)运用“案例+理论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高中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树立法制理念。由于法律知识的理论体系非常丰富,高中生不能够对其完全地理解与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教师要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法律现象。教师要运用法律专业知识理论,对这些案例进行理论分析,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政治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将分析与提问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在讲授执法内容时,可以选取关于执法工作中出现的“暴力执法”典型案例,之后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执法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案例中出现的“暴力执法”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暴力执法”现象的出现?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与教师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法律思维水平。
        (四)运用“主题实践活动+理论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政治教师要采用“活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的方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给学生搭建提升公共参与能力的平台。例如在讲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一内容时,政治教师在班级中开展“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展示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相关的素材,从而更好地理解民族关系的原则。再比如政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党史馆、纪念馆等,实地参观了解先进典型人物或事迹,之后政治教师要组织开展“参观心得体会征文”活动,让学生就参观的体会进行交流。再比如政治教师围绕所讲授的教材内容,与其他学习进行合作,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到事业单位等机构进行参观,现场了解政治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开展志愿者活动,带领学生当好志愿者,让学生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结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政治教师要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技巧的同时,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高中政治教学成果的相继涌现,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容更加丰富,并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坚持创新的教学思路,探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经验,树立政治学科教学品牌,为社会上输送政治素养以及核心素养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树万. 激发学生活力 让其学有所获——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02):8-9.
[2]孙明智.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材分析与建议——以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7(06):6-9.
[3]马寄.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探析[J]. 教学与管理. 2017(16):7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