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光
广州市增城区永和中学 广东省 广州市 511356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更注重人才的培养,而如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是目前教育教学的重点任务。随着社会对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等全面性人才需求量的增多,使得高中教育发展也越发全面,尤其是美术教育,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与艺术素养,成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而如何在高中生的感知能力,最关键性的因素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本文中以高中美术教学为例,对如何在提升高中生动手能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美术;动手能力;科学素养;策略
引言: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贯彻下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学内容也不仅限于课堂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逐渐走出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遇,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美术能力及素养,从而为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当前高中美术教学,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用切实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体验美术知识中的多重魅力,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和意识不明确
目前高中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展现的教学观念及意识不够明确,教学计划、目标相对模糊。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将美术视作副科,因为其不参与阶段性考试及高考。所以美术教育不受重视,更缺乏监督,同时教学成果也不受关注,无人验收。这样的情况极大程度的将一线教师引入到了一个错误的认知里,由此使得美术教学工作开展十分困难,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师生互动性不足,很难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过于偏重范画、技能传授教育
传统教育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影响颇深,因此在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一般以观摩、记忆进行的,大部分课堂活动也是以鉴赏教学、临摹教学的形式开展,更偏重于最终的结果,而忽视了整个过程,由此造成了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
(三)缺乏正确的评价
有效的评价也是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作品的正确评价环节,即便是评价也只是言语性的一带而过。一个优秀的作品,如果只记住了其年代、作者、风格,那么无法凸显出美术教育的初衷及原有的表达,同时也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毫无帮助。缺少对作品的正确评价,就会将教育意义简化,变得只会欣赏,那么对学生而言,不仅对教学内容记忆模糊,也会很难领悟美术教学的意义。高中美术教育,不仅强调了教学的基础,更主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如何在提升高中生动手能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在思考中观察,激发动手意识
美术需要素材的积累,而积累的过程中详细的观察最为重要。学生在动笔绘画、鉴赏作品前都需要详细的观察、了解绘画对象的整体布局、线条、形状,在观看中进行思考、分析。如在关于“艺术美与形式美”这一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艾普色姆的赛马》的图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感受作品形象性的美感,同时对这一作品中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内容仔细观察、分析,理解作品的形式美。
紧接着,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临摹,根据对上述作品案例的形式美,以及自己对作品艺术美与形式美差异的理解,动手绘画,将自己想要观点、想法用作品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手工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美术教学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美术技能及实际操作技能,如果只是在课堂中一味地关注美术专业知识的讲解,而无法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势必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通过切实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例如,《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这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对我国古代陵墓、宗教雕塑的鉴赏,引导学生感悟雕塑艺术的精粹。在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雕刻是一种最具突出的工艺,课本中对陵墓地面、陶勇等雕刻的描写非常精简,但充分突出了其艺术特点。教师可通过学生们熟悉的《秦始皇兵马俑》视频、图片进行简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秦始皇时期的时代背景及人文思想,并对陵墓雕塑中“阙”“麒麟”“天禄”等专业名词进行说明,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再开展下一步实践活动的引导,通过泥塑教学,让学生制作简单的兵马俑,尝试仿雕刻,从而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深化美术的内涵,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个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代表了创作者的思维、情感、思想等多个方面,如果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势必会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及想象力的发展,由此也会丧失本有的创造力。因此,美术教学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作欲望,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别出心裁的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用学生熟悉的自然因素来激发创作灵感,感受自然界中的风光、美景,提升叙述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来到当地比较著名的园林进行写生,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园林的地形、设施布置,并及时记录,待学生们对园林的布局有基本了解后,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园林创新设计,并画出完整的设计图纸。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优化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优化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发展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缺失,势必无法满足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更不能进一步做好课程开工作,无法实现创新教育。因此教师的素养对教育课程改革及课程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对高中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影响颇大。教师要充分理解美术教育的初衷,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同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领悟创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意境。高中学生已经处于基本成熟的阶段,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如果教师出现尊重学生的行为、语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心理阴影,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保持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公平地对待每一学生,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关爱学生,通过多种实践交流活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鼓励敢于动手创作,提升美术动手实践能力,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结束语:美术教学中,动手能力是美术能力培养的基础,通过动手绘画、制作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用切实的实践体验美术的魅力,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理解美,才能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葛鑫.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39-140.?
[2]王建明,包思慧.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高中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75.?
[3]沈致隆.科学与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