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何美兰
[导读]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何美兰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广东 佛山  528500
        摘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合唱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情感,同时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影响提升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因素。本文以小学阶段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来作为切入点,对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提出促进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率提高的有效策略,从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堂   合唱教学  有效性
        引言: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悦耳动听的合唱可以有效引导他们融入到音响的世界之中,还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艺术情操。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材中,合唱教学内容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小学阶段合唱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小学阶段整个音乐学科的教学效果。由此看来,我们需要积极的探索小学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优化策略,从而有效提高小学音乐学科的整体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小学音乐学科的课程对比其他科目来说,它是孩子们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门较为轻松欢快的课程。所以从本质上来讲,小学音乐学科对孩子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激发孩子们的合唱兴趣,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有效提升孩子的合唱乐趣,促使孩子们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唱教学活动当中。而在实际的合唱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还需要充分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根据合唱内容,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合唱教学中的趣味性,引导孩子们了解到合唱教学的意义,使孩子们可以明白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合作才会取得良好的合唱效果。[1]以《翠鸟咕咕唱》课程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可以提前在互联网上搜一些相关的音频、视频教学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将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起孩子们的合唱兴趣,促使孩子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合唱学习中,同时还可以有效保证孩子们进行合唱的新鲜感,进而实现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以生为本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孩子们的群体性活动,它与音乐学科的独唱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当前为了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音乐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合唱教学的独特性,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积极的引导孩子们,进而在实现音色均衡的前提下,有效注重小学生们合唱音量的统一,这样一来对于孩子们的合唱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孩子们来进行积极主动地配合。

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合唱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合唱内容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出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合唱教学方法,充分保持合唱教学的热情和活力,使孩子们都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合唱当中,充分的凸显出小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2]例如《快乐的罗嗦》一课的教学前,音乐教师首先为孩子们介绍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以此来引出这首由彝族民间舞曲改编而成的彝族弹拨乐《快乐的罗嗦》。然后音乐教师就可以带领他们进行音乐的聆听,引导他们细心地感受乐曲的情绪以及乐曲所表现的场景。在初听阶段,音乐教师鼓励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奔放、热烈、载歌载舞等等,以此来有效带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接下来音乐教室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复听,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增加他们间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进行自由表演,实现场景再现,把课堂交给他们,促使孩子们深入感受到彝族的节日氛围。与此同时音乐教师就需要引入合唱教学任务,让孩子们切实的体验到合唱的魅力,提高孩子们之间的合作意识,促进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开展合唱竞赛教学活动
        传统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模式下,就是音乐教师组织小学生们对制定和安排好的课堂练习曲目进行反复的合唱练习,但这种教学模式下,孩子们通常会感到非常无趣和无聊,长此以往,导致孩子们对合唱失去了原本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当前为了更好地迎合新课程改革教育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积极的创新合唱教学模式,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所以音乐教师可以尝试在合唱教学中组织开展合唱竞赛活动,以此来增强孩子们的合唱积极性,有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进行《我们爱老师》合唱练习中,音乐教师可以把孩子们分成男女两个合唱队,让学生自主地去练习这个合唱曲目,经过练习之后一起在班级进行合唱比赛,最后由音乐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出各队的优点和不足。因为有竞争的存在,他们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培养出孩子们的好强心理,还可以促使他们形成一种不怕输的精神,这些都将会成为孩子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合唱教学是小学阶段音乐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音乐教师通过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探索出新型的合唱教学方法,有效开展高质量的合唱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小学音乐学科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构建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质高效的小学音乐合唱课堂。
        参考文献:
        [1]汤立霞.音乐教育新体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合唱教学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0(12):156+158.
        [2]杨晓健.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8(18):192.
        [3]闫晓雯.小学合唱音乐校本课程研究——以合唱音乐“律动”教学为例[J].黄河之声.2018(18):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