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倩羽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乌鲁木齐市第121中学 830000
摘要:将古诗词吟唱用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的积极响应,可以有效摆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危害,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较为固定,对古诗词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社会背景、古诗词大意以及创作目的等方面,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古诗词吟唱不仅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记忆,也可以使学生在古诗词的熏陶与感染下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笔者就古诗词吟唱在初中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并就如何更为有效的应用古诗词吟唱这一方式提出了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古诗词吟唱;初中音乐课堂;运用;策略
一、古诗词吟唱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改善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效果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学习语文古诗词主要还是借助于朗读、背诵、默写,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古诗词学习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导致学习的效率低下,对古诗词的理解不深入。借助于吟唱学习古诗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以文字、声音对大脑皮层产生多种刺激,从而起到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记忆准确性的作用。因此,将古诗词吟唱用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是必要的。同时,吟唱需要有旋律,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为清晰的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促进对古诗词的学习。吟唱的过程也是重复记忆的过程,对于学生古诗词内容的复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受应试教学的心理影响,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失了正确的动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考试,而忽视了审美体验与情感体验,使得古诗词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同时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将古诗词吟唱应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丰富了音乐课堂的内容,教师运用吟唱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感情,为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音乐体验,既改变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也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让学生与教师从枯燥的文字学习中解放出来。
(三)提升学生对诗词的认识感悟
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感悟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审美的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体验依赖于感知、想象、情感等多个方面心理因素的共同参与。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风格多样,继承、发展古诗词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古诗词中的语言价值以及历史价值都值得学生去认真品味。为了更为有效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可以从中汲取一定的知识,采取吟唱教学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感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提升学生音乐品味和欣赏力
古诗词吟唱需要借助于独特的韵律与节奏,通过古诗词所营造的文化意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震撼的感悟,与流行乐曲相比,古诗词吟唱更具特色,将韵律、节奏、诗词完美的结合并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古诗词吟唱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给音乐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情感的理解,也有助于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古诗词吟唱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掌握吟唱的技巧
吟唱古诗词时无论采用普通话吟唱还是民歌语言吟唱,都需要注重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在吟唱时要吐字清晰、准确、明朗。腔圆则是要求在吟唱的时候,声音要饱满、圆润、动听。古诗词字数不多,篇幅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寓意,诗词作家在创作时注重平仄押韵,为了推动古诗词吟唱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讲究字正腔圆,授课之前教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每一个字的发音。
(二)对创作背景的把握
古诗词的诞生是某个特定时期与特定场合下的产物,是作者基于自身的处境以及时代背景,有感而发的作品。因此,了解作者的状况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作品有着极大的帮助,有助于读者更为清晰的感受到诗词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变化。具体来讲,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描绘了陆游罢官重回故里,游览山西村的经历,表达了陆游对农村朴实民风的喜爱与赞美。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了解这首诗写于陆游因为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弹劾,不服气罢去官职归隐之时,在感受到陆游对淳朴生活向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对官场黑暗狡诈的愤懑。因此,在学习诗词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背景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亲身经历,在吟唱过程中,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入情入境。
(三)对感情基调的确定
充分了解古诗词的含义是领悟古诗词所营造意境与情感的前提,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古诗词的情感基调有助于快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确立好感情基调有助于了解作品的韵律与节奏,为古诗词吟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举例来说,在李白的《赠汪伦》中,这首词描绘了李白为好友汪伦送行的情景,通过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把握该作品的感情基调,可以从中感受到李白洒脱、豪放的性格。
(四)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古诗词的作者通常在某段时期内都有着较为确定的创作风格,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对于古诗词吟唱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更容易把握诗词的内容,通过整合联想,可以发现作品之间的联系,做到举一反三,为学生古诗词的鉴赏、阅读提供较大的帮助。具体来说,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作品风格是洒脱豪放、雄伟大气,在吟唱李白的作品时,应做到大气、洒脱。李清照则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她的作品风格是委婉、含蓄、惆怅,在吟唱作品时应体现出委婉哀怨的情绪。因此,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对于古诗词吟唱有着极大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吟唱教学在我国古代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将古诗词吟唱用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一方面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古诗词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与诗词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及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萌. 《古诗词吟唱》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应用[J]. 艺术大观, 2019, 000(014):P.1-1.
[2] 张艳娟.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 北方音乐, 2020, 000(001):116-118.
[3] 孙丽容. 古诗词歌曲课程资源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 现代教学, 2019, No.428(09):48-49.
[4] 余佳.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古诗词吟唱[J]. 江苏教育, 2019, 1238(03):62.
作者简介:尚倩羽(1997-01-08),女,汉族,籍贯:甘肃省金昌市,当前职务:初中音乐教师,当前职称:专技十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