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声乐教学中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以乌克兰音乐教学模式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徐兴洲
[导读] 文章揭示了乌克兰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体验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
        徐兴洲
        乌克兰南方国立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乌克兰 敖德萨
        
        【摘要】文章揭示了乌克兰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体验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从而为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音乐教师;声乐教学;审美体验;乌克兰
        在当今社会中,现阶段音乐高等素质教育逐渐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乌克兰作为前苏联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雄厚的音乐文化底蕴,现如今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审美体验能力的音乐人才。乌克兰的音乐教师重视对音乐的素质教育,他们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塑造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们对旋律的审美体验能力,从而使学生在音乐的道理上进行二度创作。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情感状态。审美是主观与客观上认识、是理智与情感、感知和评判事物状态的表现。
        一.培养教师的审美修养是基础。
        乌克兰音乐教育家塔玛拉·斯科里克表示:音乐演唱者对音乐的感知是一个活跃的过程,它直接反映了音乐教学工作者对音乐上的情感寄托、人格魅力的认知、综合素养的考量。雷默的《音乐教育的哲学》对音乐审美教育有系统的叙述,阐释了音乐教育的本质,这与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十分相似,这次改革区别以往最显著的标志是把音乐审美列为核心内容,也体现出来不仅是乌克兰,我国在音乐教育事业上也同样重视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乌克兰,音乐教师在提升声乐学生的审美水平之前,声乐教师首先检查自身的审美情趣是否有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来自于音色方面,比如:对音色的理解有偏差、对不同音色的音响效果储备较少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自身歌唱音色的正确审美,从而会使学生在发声方法、音乐感情处理方面走向误区。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是途径。
        演唱者对音乐的感觉和体验, 决定了演唱者能否通过声乐表演准确地传达出声乐的审美内容, 所以,音乐审美体验对于声乐表演艺术本身非常重要。 为此, 乌克兰的音乐教师要求声乐演唱者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提高声乐演唱的感染性, 准确地将作品感觉传达出来;另一方面,要求演唱者要加强演唱技巧的练习, 为提升音乐感觉打好基础。除此之外, 声乐演唱者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 多多倾听一些经典的声乐演唱, 广泛涉及不同音乐风格与内容, 提升自身对音乐的感觉。曾经有一位乌克兰音乐家,在一组声乐比赛中,点评道:唱法之间无好坏,但歌曲之间的情感表达一定有强弱差别。由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可以得知, 声音是演唱者进行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 听众获得对声乐作品的感受与审美体验, 也是要通过声乐演唱者的声音来实现的, 因此, 演唱者需注重自身声音的感染力。

一方面, 声音条件受先天因素的影响, 所以声乐演唱者必须对自身声音有明确的认知, 在声音演唱中扬长避短;另一方面, 声音受后天专业能力和技巧的影响, 因此声乐演唱者要在日常的练习中加强学习和训练, 提升自己的审美感受, 在舞台表演中将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声音技巧进行有机融合, 使听众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提升审美表现。
        三.重视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方法。
        在乌克兰声乐表演艺术体系中, 他们十分重视对声、情、意三方面的体现。 声乐是一综合性的学科,它不光要有美丽的声音, 还要有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作为辅助。 这需要声乐演唱在声乐表演过程中, 将声乐表演技巧与动作完美结合, 实现声情并茂, 增加声乐表演的内涵和审美艺术效果。 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声乐演唱中技巧和唱法的相关要素, 包括声乐作品旋律、力度、音色、强弱、速度等诸多要素;其次, 演唱者要根据演唱作品的旋律特点, 控制好声音的位置、呼吸的连贯程度;最后, 要将音色与艺术表达技巧相结合, 通过语言传达声音中的审美体现。
        四.积累音乐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生要学习声乐,鉴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是必不可少的,乌克兰的音乐教师会鼓励学生听取各种古典风格的音乐作品,教师需要耐心地为学生介绍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含义表达。在学生进行自身的情感领悟之后,还要告诉学生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进行再次感受,使学生真正了解鉴赏过的每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积累量之后,还要将鉴赏过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每一部声乐作品的独特优势。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赋予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正如音乐教育家莫雷先生认为以下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1.给学生大量倾听音乐的机会;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与审美客体互动的质量,避免心不在焉的倾听行为;
        3.通过艺术的生产活动来提高审美感受力;
        4.通过概念化的分析活动和评价活动提高审美感受力,把它们与唱歌、演奏、作曲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教师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力以及对音乐作为艺术的本质和价值的理解都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我们深知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能力应成为每个老师所必备的基本素养。用音乐来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音乐审美体验也将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努力追求与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塔玛拉·斯科里克【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体验能力的方式》,乌克兰 基辅:音乐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方法,1998,第169页
        ②贝内特·雷默著【美】.熊蕾译. 《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徐兴洲,乌克兰南方国立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博士研究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