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摘要: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不愉快,学习怎么会有吸收,学习怎么会有进步。教育心理学表明:人在愉快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才能畅通无阻,感觉、观察变得敏锐,思维也变得迅速敏捷,注意力集中,想象丰富,记忆效果好,这样就加速了知识的接收,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因此说,小学美术活动更要为孩子插上快乐地翅膀,才会让孩子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低年级;美术课;快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探索中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上好美术课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知识,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风格,这里我介绍一下我的心得:插上快乐翅膀的课堂,让学生自然地爱上美术课。
一、快乐的开始——导入,是爱上美术课初步感受过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对于各种教学”,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一年级学生绘画兴趣浓,视觉形象明晰,善于模仿,更富有想象,一上课就想画一画就画完。美术教师面对天真幼稚的心灵、活泼可爱的小手,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教他们画出较好的画来,怎样在40分钟内大面积地提高绘画兴趣和技巧,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巧妙地组织学生,要在导入新课(开场白)上做文章。现就美术导入新课的几种尝试举例如下:
1.运用实录导入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教小学美术苏教版一年级(下)《热闹的校园》活动时,我就采用了这样的导入方法:课前我就先把学生的课间活动的场面录下来或拍下来,编辑成“热闹校园中学生的课间活动”实况,课堂上放给学生观看。观看中我提问:在图像中你看到同学们都在干什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觉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顺势小结,这些活动都是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展的,它既能消除大脑疲劳,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绘画创作课《热闹的校园》。这样的导入方法,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又为上好创作课做好了素材的收集和准备工作,使学生置身于其中,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观察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场景。
2.利用想象导入
想象在美术课中用得较多,往往能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深受一年级小学生的喜爱。如在进行一年级美术(下)《春天的色彩》活动时,是这样利用想象导入新课的。上课一开始,我头戴小鸟头饰模仿小鸟在空中飞翔的动作,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模仿兴趣。课堂气氛开始活跃,学生的注意力被老师漂亮的头饰和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吸引了。请大家慢慢地站起,伸出胳膊,闭上眼睛飞起来。”说着我再播放轻松的音乐,在乐曲声中有表情地朗读:“在蓝蓝的天空中,微风吹拂,阳光灿烂,霎那间,我长出了一对像剪刀一样的翅膀,飞过高山山、飞过绿绿的草地、看到高楼大厦,还有我们的学校。还有……”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都急不可待地想表现自己。顺势抓住学生的表现心理,鼓励学生按顺序接着发挥想象,说出自己飞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那些颜色?待多数学生一一说出自己丰富的想象后,我让学生慢慢地睁开眼睛,问:“刚才你真的飞起来了吗?”学生回答:“是想象自己飞起来了。”又问:“你都看到了那些色彩?”学生回答:“五颜六色的花、绿的柳枝、黑色的小燕子等。”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想象画——春天的色彩》(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点明了课题,达到了导入新课的目的。
创造了一个轻松、大家都能参与的快乐课堂,为自然地爱上美术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快乐进行中——讲授过程,是爱上美术课重要表现过程。
1.有趣的课堂
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美术认识颜色《和颜色宝宝交朋友》活动时。在思考教学设计形式的时候,我的出发点就定在突出“生动、有趣”上,对于看似简单但又不容易说清的色彩知识来说,要比具体的完成作品要难得多一些。所以在教具的选择上我下了一定的功夫,通过反复的实践与推敲,最后选择了塑料的矿泉水瓶子作为配合道具,利用了其透明的特质,在开课伊始首先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把三种颜色分别放进三个瓶子中,加水调匀变成三瓶带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接下来采用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找朋友的游戏方式,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通过不同的两种颜色进行调和在一起就会产生另外一种颜色的方法,请学生选择颜色进行自主动手尝试,就这样,像是在变魔术一般,将两种颜色倒来倒去,生动、直观的完成了三原色、三间色的认识学习,将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有趣、直观的游戏表现的淋漓尽致,较容易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会思考,会探索,就不会对枯燥的知识产生抗拒,产生厌学心理,在快乐中学习。
2.竞争的课堂
例如:学期末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到期末考试前的一周美术活动,以小组合作在黑板上进行绘画接力赛的美术活动为形式,就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分组竞赛,把要完成的任务和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再由各自小组的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参与竞赛,小组竞赛气氛热烈,再加上一年级小学生特有的心理——思维活跃,争强好奇,所以,每组学生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竞赛,同学之间团结合作,互助互学,互相激励,互补有无、形成民主、活跃的班组氛围。小组有的是“强强联合”使优秀人才形成片,共同完成任务,有的是“以强助弱”,以优秀学生带动暂时后进生,擅长的多完成些,相对较弱的也量力而行积极参与,由片形成面,这样点、片、面一体,不同潜质的学生会呈现均衡发展状态,形成多元化的统一,这既开发了学生个人潜力,又使班级以群体方式互动前进。并让学生各组代表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小组的创意及收获,无论是哪个小组最后获胜,最后都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可见采用比赛的策略更好的展现出了竞争课堂的无限魅力,也更好的诠释了乐中学、学中得。
三、快乐的延续——展评,是爱上美术课的自我检验过程。
展评,是对本节课重要内容的加深记忆及很好的补充,是美术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使活动完整有头有尾。但往往又是很难把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其中在讲评上,一般都是,没画完的不肯停,画完的没事做。所以我就自创了一种叫“点兵点将”的游戏口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红橙黄绿青蓝紫,点兵点将就开始;红橙黄绿青蓝紫,点兵点将就是你”来使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好奇的特性马上集中过来,进而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等方式总结自己的作品、同伴的作品,选出最喜欢的部分加以肯定,即可以是教师评价的,也可以是学生回答的,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重复,学生可能只是记着某一部分,但通过发言和听别人发言,自然就会引起再次注意,并加深记忆。这样便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真正学到了知识,从孩子们纯真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他们已经在快乐的氛围中爱上美术课了。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毫无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快乐的心境中享受美术课到来的无限乐趣,是我们每个教师共同的追求,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才会让孩子真正的爱上美术课,真正做到为一年级美术课堂插上了快乐的翅膀,相信只有这样,孩子们才有更多的机会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