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小泡泡”导学功能的认识与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虞菁菁
[导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标本实验教材中有许多的“小泡泡”,它们有着强大的导学功能,我们可以巧妙借助这些“小泡泡”,整体把握编者意图,精心梳理其内在规律,并用各种策略对小泡泡加以利用,以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学会思考、读写结合及进行课外延伸,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小泡泡的导学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虞菁菁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十小学  325604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标本实验教材中有许多的“小泡泡”,它们有着强大的导学功能,我们可以巧妙借助这些“小泡泡”,整体把握编者意图,精心梳理其内在规律,并用各种策略对小泡泡加以利用,以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学会思考、读写结合及进行课外延伸,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小泡泡的导学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泡泡;导学;功能;认识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18-02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部编版教科书,在构建课文系统和练习系统的同时,精心构建了导学系统,以引导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而以“小泡泡”的形式来导思是教材导学系统的一大特色。泡泡虽小,但“留心时,处处皆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处处留心,重视资源的挖掘利用,正确领会编者意图,寻觅并利用好小泡泡的导学功能,力求文本情感和语文实践相栖共生,夯实学生精神和语文的双重底子。
        1整体把握,全面认识
        “小泡泡”之所以得名,不仅因为它是以泡泡的形状圈起的文字,还因为它仅包容了一两句话,位置也不固定,有时现于文中,有时又在篇末,甚至在“综合性学习”及“语文园地”中也时常可见,起到促思导学的作用。细细翻阅12册教材,小泡泡的出现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其一,导学措施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通过单元导语、吐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形式有机渗透、有序编排。其二,吐泡泡频率随着年级上升呈递减趋势,“小泡泡”在二、三年级课文中出现最为频繁,往往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和关键点。五、六年级课文中没有涉及吐泡泡,而集中出现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导读中。
        教材安排小泡泡导学,意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明确语文学习目标,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应;依凭课文和其他材料中的语言训练的生长点,引导发现,习得方法,养成良好语言习惯;加强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引、导、帮、扶的作用,既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提升语文学习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精心梳理,总结分类
        面对林林总总的小泡泡,我们不要看花了眼。沉下心来,细细观察,慢慢梳理,不难发现这些散落在教材角角落落的小泡泡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除此之外,小泡泡也有它独特的导学优势:这一个个问题,一次次思考不再是老师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而是“学习伙伴”和孩子们共同探讨的学习疑问。教师一贯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抗体”,对教师的问题采取能避则避的态度,使问题没有能够起到促进思考的良好效果。教师可以从“小泡泡”中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就很乐意地去思考答案,解答问题了。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小泡泡”——“为什么这么说呢?”教师可以引导:“学到这里,小泡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相信许多同学也有类似的问题。那同学们一起思考,一起来帮助小泡泡吧。”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帮助“小泡泡”,也是在帮助自己,那学习的兴致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了。
        3智慧引领,实践操作
        那么,如何利用小泡泡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呢?针对四类小泡泡各自的导学功能和特点,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探索出相应的四种导学策略。
        3.1泡泡引路,学会迁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如何把已学的内容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是教育学家最为关心的课题之一。以三上教材为例,各园地“我的发现”中的小泡泡大多语言简短,配以一个省略号,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激励学生读而思,思而行,从而总结归纳构词规律。如:“我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反义词构词方式)唯有第三,第五单元没有小泡泡。因此,运用迁移理论,将多个“我的发现”单独拿出来进行整合教学。
        案例:三年级下册“我的发现”
        师:在前几个“我的发现”中,我们通过小泡泡的提示,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规律?
        生:我们发现了形声字、多音字,还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
        师:园地三和园地五里没有小泡泡,你能帮他补一个吗?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
        师:真聪明,你学会自己吐泡泡了,可以当小编者了。大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园地三的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而园地五的成语都包含了一对反义词。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学贵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学法迁移,在迁移运用中内化、提高。


园地中冒出的泡泡很多是引导学生发现文字规律的,简单易懂,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发挥好这些泡泡的导学功能,同时,还要借助泡泡搭建桥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在迁移中真正掌握学法。在迁移中,学生真正积累了关于构词方式的常识,于“润物细无声”中夯实了语文能力。
        3.2 泡泡引路,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不能只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成为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小摄影师》的过程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小泡泡——提示语,作为切入点来进入文本,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体会小摄影师的优秀品格。
        案例:《小摄影师》“这名少先队员真会想办法!”
        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我们一起看一下文中的小泡泡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名少先队员真会想办法。
        师:泡泡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少先队员的办法很好。
        师:那到底他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生:小男孩把字写在纸上,揉成团从窗口扔到高尔基的桌子上。
        师:那这个办法到底好不好呢?自读纸团的内容,思考一下。
        生:好!因为这样就可以见到高尔基了。
        生:不好!突然扔一团纸团,可能吓到高尔基,这很不礼貌!
        师:同学们对小男孩的做法有很多想法。但如果当时你是高尔基,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让门卫把小男孩抓起来。
        师: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呢?去文中找找。
        生:他对小男孩很关心,还让他进来。
        师:前面很多同学都觉得小男孩是没有礼貌的,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男孩?高尔基难道也喜欢没有礼貌的男孩?去文中找找理由。
        生:“请让我进去吧!”从“请”中看出他很有礼貌。
        生:他见到高尔基就鞠了个躬,可以知道他很懂礼貌。
        生:“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请”、“您”都看出他很有家教。
        师:真会读书!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有礼貌的少先队员,而他正是为了见高尔基一面才想了这个办法,目的是?
        生:引起高尔基的注意。……
        “教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抓住教学重点,理清教学思路,让教师教起来举重若轻、条理清楚,学生学起来也是思路清晰、轻松自如。课文中的许多小泡泡,既是围绕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见解、感受,让老师能够在学生的角度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它不但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文章,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合理地运用“小泡泡”,如同给学生的思考增添了催化剂,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3.3泡泡引路,读写结合
        年级的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各式各样的“泡泡”中呈现出来的导学功能也不尽相同。课文中很多泡泡都在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表达方式,这样的编排不仅可以帮助理解学生课文,更是为以后的创作、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语言训练更富新意和实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3.4泡泡引路,课外延伸
        课改推崇“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学习具有更强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往往来源于课本,教师对此不可忽视。只有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强调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语文和生活的和谐交融。只要我们整体把握,精心梳理,智慧引领,定能让小泡泡焕发出绚烂的光芒,照亮我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熊群英.由教材“小泡泡”看过去[J].小学教学设计,2008年12月
[2]崔峦.部编版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的导学系统[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3]李金枝.以“泡泡”为向导展开有效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0(19)
[4]杨亚媛.强化导学的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
[5]林园.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美国Treasures教材的选文系统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