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计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陈玉明
[导读] 学讲计划是将学生“学习”和学生“讲授”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和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也能够改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式学习的问题。学讲计划在徐州市小学语文教学推进的六年里,取得的累累硕果令人惊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教师关注。本文结合徐州市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着重探讨学讲计划深入渗透小学语文中的教学策略,力求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陈玉明   贵州省贵定县沿山镇底至小学  贵州  贵定  551300
【摘要】学讲计划是将学生“学习”和学生“讲授”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和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也能够改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式学习的问题。学讲计划在徐州市小学语文教学推进的六年里,取得的累累硕果令人惊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教师关注。本文结合徐州市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着重探讨学讲计划深入渗透小学语文中的教学策略,力求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学讲计划;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88-01

        引言:
        小学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有良好的运用性,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感悟。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主动性的学习,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机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潜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而且还失去了对学习语文的信心和欲望。
        一、徐州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2014年起,徐州市各个中小学校陆续引用学讲计划,目前来看,很多学校的实践效果达到了所预期的效果,但是依然有部分学校,部分教师没有实施学讲计划,另有一部分实施的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思想老久,惰于创新改革,不能接受学讲模式,没有正确认识到学讲计划的优势,不能及时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师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上。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实施学讲计划,但是实践过程流于形式,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究学讲思维的实施的有效性,没有领会其精神本质,做不到灵活运用。还有一部分的教师急于求成,没有持之以恒,实施之初没能看到显著的成效,便放弃学讲模式,重新回归到原本的课堂。学生也很难从如此短暂的改革中得到思想的颠覆,得到实质性的收益。
        二、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相互合作、师生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
        学讲计划下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步步深入,诱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学习,思维思想逐步攀升,最后能够实现学生自己发现发现问题,并且找到答案。同时,学生们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参考资料,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为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探索方向,以免学生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1]。
        学讲计划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分享和讲授。这给予了学生抒发己见,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这也考验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考验了学生应变和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新的问题去进行探究。当然,学生在讲台上的经验肯定没有老师丰富,讲解的方式方法也许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学生都会有他(她)的亮点,值得教师去交流、学习,教师也能更好反思自己在教学时的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同时,在学生讲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所回应,有所互动,及时补充学生未能讲到的地方,让讲习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2]。



        三、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和策略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广泛,没有边界的,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方法确实大同小异,有迹可循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要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渗透其中,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终身学习[3]。
        比如,部编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落花生》,在这一课中,教师在第一个课时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作者,并且教授学生如何扫清阅读的障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掌握文章结构。这些学习方法都是阅读的基础要求,在日常的课堂上教师以问题和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察。在第二个课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落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相比有什么特征,从而理解“落花生”一物代表着什么样的人,“父亲”希望“我”能从“落花生”身上学到什么品质,得到什么样的启发。第三个课时一方面复习巩固之前所学习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让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但是这些都是基于这篇课文本身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明确课文所运用的表达手法,比如,多种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落花生”的特征,还有借助事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赞扬优秀的品质。教师在教学时要教会学生辨别是哪一种表达手法,是比喻、对比,还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然后教授学生分析所运用的表达手法使得文章增添的亮点和含义。如此一来,当学生在遇到类似文章时能够举一反三,自主分析和学习。随着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积累,学生拥有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在课内外的学习也能游刃有余,学习效率将得到突破性的提升。
        四、合理规划教学层次,调节教学时间
        在学讲计划实施之初,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组织性不强,所以教师要合理规划学讲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把控时间。不少教师在学讲教学之前没有提前做好安排,导致课堂时间被浪费,教学效率不升反降,最终只能抛弃学讲计划,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提前做好课堂准备。不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于重难点的掌握往往不够熟练,教师要将将教学分成几个层次阶段,合理的将学讲任务分配给学生,并且控制每个阶段的时间,在完成学生学讲的同时,保证教学的高效性[4]。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为例,可以将课文的教学任务分成两个,分别是掌握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掌握故事情节可以通过小组内互相讲故事、分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既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但是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可能没有那么全面、到位,甚至会有所偏差,那么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将文中人物的描述和所做的事件整理出来,教师和学生一同分析每件事情体现的人物性格,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五、结束语
        随着学讲计划的不断推进,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更加深入地掌握学讲计划的精髓,教师也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接受各种新形势的教学方式,也能更好地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相互合作、师生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也能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就加入学习方式和策略渗透,能够做到分阶段分层次分工教学,整体把握课堂节奏,最终实现学讲计划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鲁小梅.精心组织引导,策略灵活多样——试论小学语文"学讲计划"的组织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9,000(007):229-231.
[2]自然.基于"学讲计划"背景构建新型语文课堂[J].下一代,2020,000(005):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