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典文化《千字文》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刘明云
[导读] 《千字文》的美德教育渗透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它的内容上,即分析它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如何将美德教育融合在教材中,使严肃的"美德教育"变得简洁通俗,对学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二是从它的形式上,即分析它采用韵语、讲究对仗、用典叙事,使严肃的"美德教育"在优美的旋律中完成,这种寓教于"乐"的美育渗透方式.通过对《千字文》的美育渗透特征的分析,对当代的美育有一定启示。

刘明云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心小学
【摘要】《千字文》的美德教育渗透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它的内容上,即分析它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如何将美德教育融合在教材中,使严肃的"美德教育"变得简洁通俗,对学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二是从它的形式上,即分析它采用韵语、讲究对仗、用典叙事,使严肃的"美德教育"在优美的旋律中完成,这种寓教于"乐"的美育渗透方式.通过对《千字文》的美育渗透特征的分析,对当代的美育有一定启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07-0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前成为了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所以,学校作为教育人的最主要阵地,要深入地去探索、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地去探寻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之间的结合点,在新的时期,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意义,使其指导和引领青少年学生思想美德规范的形成。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活动中
        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广泛地开展各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真正的落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在各种实践活动当中,我们的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美德品质的培养和自我人格升华上实现提高。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是我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校非常重视挖掘经典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将经典诵读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紧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诵读中学习并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读出经典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读出经典中古代先贤的高尚美德与审美情操,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千字文》等能让广大学生进行学习、继承、发扬光大,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树立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思想,用现代的眼光和观点来诠释,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既有理想、又有美德、既有文化、又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而在学校教育中,“忠孝仁义礼智信”就蕴含于每一个学科教学中,蕴含在深刻的教材中,蕴含在每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在所有学科中,语文的基础学科地位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掘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篇章,对其中蕴含的各种美德因子、优秀素材,以感同身受的态度倾心倾力地教,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震憾、感染和熏陶学生。


时间久了,所有的教学都能够很大程度上成为学生自身要求美德不断进步的动力,在长久的累积和沉淀中转化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校语文课堂,将书法、诗词、经典名著等教学常态化,日常化,利用古诗词的教学及时链接经典诵读中的相关内容,在每一天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知书达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美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承担着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学校一定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美德与法治教学全过程中,并且要始终贯穿在美德与法治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之中,我校美德与法治课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社会美德、法律法规的理解。教师根据各个单元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品德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丰富品德课堂,提升品德课的思想高度,从而不断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然,其他学科也同样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的重要责任。应该努力让各个学科教学烙上经典文化的痕迹,时时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陶冶学生性情,涵养纯正品性,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丰厚的民族精神和美德理念蕴含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它成为了新时代青少年学生进行美德培养和建设的重要精神营养,在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要加强对环境育人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从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切入点,努力地提高校园文化环境的品味,让校园文化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尝试,有效地利用了教室、走廊、办公室、橱窗等场所,校园的每一处、每一角都能让学生看到传统文化的内容,多角度地、立体化地营造出了校园建设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始终以“先做人、再成才”为方向,不断开展“宏智、励志、感恩、修德”的实践活动,我校经常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古代乐曲、古典音乐,在教学楼内走廊、教室、橱窗粘贴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警句、诗词歌赋、古代先人圣贤的经典语录的挂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各班级利用每天的早读和午休时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美德情操。
        此外,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活动中,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我校開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文明懂理、努力学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奉献他人。其次,我校通过挖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教育等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坚定了他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明和美德感,传承并发扬下去。
        总之,学校作为教育人的最主要阵地,学校要发挥自身的渠道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自然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渗透到学生活动中。要深入地去探索、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地去探寻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之间的结合点,在新的时期,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意义,使其指导和引领青少年学生思想美德规范的形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