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后练习 优化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万巧丽
[导读] 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节课的内容后面都有几道练习题与课文的核心内容相对应,习题与课文的完美结合,使得教材的内容更加完善。

重庆北碚区华光小学  万巧丽  400700

摘要: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节课的内容后面都有几道练习题与课文的核心内容相对应,习题与课文的完美结合,使得教材的内容更加完善。课后练习的巧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后练习题的利用率并不高,在课后习题的使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将通过对课后练习题使用策略的深入分析,促进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巧用;课后练习题;优化;语文教学
        引言:课后练习题的设置是对课文内容完美的补充,练习题在一定程度上是课文的反映,学生通过练习题可以对课文的核心内容进行把握,起到预习和巩固的作用。教师对课后练习的合理使用,能够降低教师的授课难度,提升教师的授课效率,同时,课后习题的巧妙利用也可以使语文教学得到优化。
        一、巧用课后练习,提高预习质量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是教师常用的提升教学效率的手段之一利用课后练习题提高预习的质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参与度。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秋天》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注意“一”的不同读法,来为学生们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例如,请同学们查阅相关工具书,看看“一”有几个拼音帽子,每个“帽子”各代表什么意思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课前预习。在学生的传统认知中,“一”只有一个读音,课前预习的布置会激发学生对“一”字读音的兴趣。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测,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
        二、巧用课后练习,进行课前引入
        课前引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头会使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更高。利用课后练习题进行课前引入,不仅能够检查学生们的课前预习质量,还助于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回到课堂中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课《四季》的课后练习题是这样的:“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对练习题加以修改,然后进行课前引入[1]。教师可以出示教材中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个季节,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喜欢的季节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在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这四幅图代表了一年四季,每个季节的特点各不相同。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用心体会这四个季节独特的美。有效的课前导入,可以增进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巧用课后练习,降低授课难度
        课后练习是课文核心内容的反映,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借助课后课后练习题促进学生对所学核心内容的把握,从而降低自己的授课难度。通过课后练习题可以使学生明确所学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带着课后练习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棉花姑娘》为例,本篇课文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不同的动物捉害虫的方式,以及不同的生活领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后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棉花姑娘遇到了什么困难?”“棉花姑娘都向谁寻求了帮助?”“最后谁帮助她解决了问题?”等,引导同学们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来找寻答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可以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优化语文学科的目的。
        四、巧用课后练习,提高创新能力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可以帮助学生发挥无限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本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是:“朗读课文。说说小壁虎都找谁借过尾巴,结果怎么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这样变换课后练习题,“你认为哪种动物可以把尾巴借给他,为什么?”题目的变化,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的平台。学生的每一种答案都是富有创造力的,接下来教师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让同学们想一想可不可以帮助小壁虎做一条尾巴呢?留给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地运用课后练习题,提高它的运用效率,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以此优化语文学科的教学[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后练习题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课业压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与参与度,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扩展知识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降低教师的授课难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优化语文学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计宇,李广.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2:72-78.
[2]付海英.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34-36.
[3]赵欣欣.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126-131+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