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刘新邑
[导读] 在呼吁推动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应势作出改变:不仅重视拼音字词之类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更将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为了重要教学目标。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圩下小学  刘新邑    341415

【摘要】在呼吁推动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应势作出改变:不仅重视拼音字词之类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更将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为了重要教学目标。任何一门语言,追根究底首先是实现交流沟通的一种工具,而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最能体现一个人对某种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水平。只有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和他人达成协助,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第一棒,必须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教学策略;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侧重于诸如拼音、笔画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简单的语言文化知识积累,这既是小学教育的启蒙性阶段特征决定的,也是语文学科教育循序渐进的必然要求。然而,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天然就具有的应用性——语言必然是使用来进行沟通交流的。如果只是能做到“识文”和“断字”,将教科书上的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却于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事上毫无长进,实在是语文教育之莫大失败,学生学习之徒劳无功。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时刻谨记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重要教学目标,这一能力是学生长期识字、阅读训练得来的成果,同时也会反过来促进和提高他们之后的学习效率:因为一个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必然也会拥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更高的交流效率,而这种优势会让他们在其他任何学科学习中,甚至是今后的个人事业发展中都如虎添翼。
        但是,尽管大部分教师会有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意识,但是他们常常会忽略一个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包含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维度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会顾此失彼,最常见的就是片面强调重复的抄写练习和机械记忆以此去加强书面表达,却不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沟通。笔者就试图提出几种覆盖从课堂到课后全过程的、旨在培养兼顾口头和书面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希望可资参考借鉴。
        一、互动式课堂
        教学的成效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与学的两大主体——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度。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这点上,尤其需要师生合作共同努力,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实践就是交流沟通。而课堂就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场所,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交流的话题,可以切合课本内容,但做到联系日常生活更佳,因为这样会给学生更多思维发散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积极性。
        比如在上《海滨小城》这一课时,教师在描述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后,可以问同学们是否有去过海边,请看过海的同学为大家描述一些自己看海的经历。


在学生发言之前,老师要引导他可以按照“看海前”、“看海时”和“看海后”三个阶段的顺序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并给他足够的时间准备。如果关于“看海”的话题能参与进来的同学不多,可以在将问题转变为“如果可以选择一个地方旅游,你希望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什么地方呢?为什么想去那里呢?”教师在互动环节中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切忌大包大揽、越俎代庖,要把主要的表达时间留给学生,而且要多多鼓励他们开口交流表达。有时还可以特意安排一节交流课,让全班同学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思考和组织语言,允许他们提前写出简略的文字稿,但在发言时一定要脱稿,要有自由交流沟通的氛围。
        二、朗读类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开了口,才能越说越好、越说越流利。那么第二步就是要关注如何才能让学生表达得流畅又有条理,让交流变得高效。《宋史·宋祁传》中有言:“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千万句的教诲,而书本和老师就是最好的榜样。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的语言艺术和组织条理就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背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总是有益无害的。
        教师要在每学期的课本中提前挑选出重点课文:经典的古诗文或是描写生动、情节和学生生活贴近的短文,比如说讲述开卷有益《我的“长生果”》,感悟父母之爱的《父爱之舟》和《慈母情深》……将这些设为每天早读和课前朗诵的篇目,必要的时候还要检测他们的背诵情况。除了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寻找优秀的小学生作文习作读给学生听,然后要求学生将作文的大概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想要顺利完成复述的任务,学生就必须自行去理清行文的脉络条理之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他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的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科,应当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加善于和其他人沟通。
参考文献:
[1]张武娟.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与策略[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8):74-75.
[2]孟李敏.浅析加强小学语文语言积累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66.
[3]沈霞.注重言语实践 提升语文素养——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0(34):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