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方鲜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方鲜
[导读]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重、难点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广西田东县田东中学  方鲜  531500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重、难点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有效运用
        引言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丰富教师教学理论的同时创新了教学方法,使得教师活动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种学习情境中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也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容应对高考。
        一、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结合数学知识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知识。目前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课堂已成为一种必然改革趋势,它是呈现数学知识趣味化、有效化的一种特殊工具。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讲授过程中的功能,以某些生成性的网络资源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思维活跃。即使是面对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重新燃起对于该类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它体现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种自主交流机会,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符合学生兴趣的情况之下,重新调整数学教学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发展空间,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尊重学生学习的思考过程,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一)应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内容高度集中、时间短等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高中生可以通过微课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有效掌握,从而显著提升自身的学习成效。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这一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微课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潮汐上涨与回落的视频,再让学生根据视频思考“潮汐涨落是否有规律”。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天港口水深和时间的关系表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根据关系表尝试列出相应的函数表达式,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学生对函数图像进行观察就会发现,港口水深变化并不是一个随机过程,而是具有一定规律。通过观看微课,学生对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三角函数模型解题的基本步骤,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分层探究教学
        教师在开展数学探究学习的时候,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微课视频,将其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引导学生在课下有针对性地选择视频开展探究学习。以“对数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分层探究学习的时候,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探究视频,针对成绩差的学生,要求其对“对数函数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展开探究学习。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则指导其结合“对数函数运算法则”展开探究学习;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则指导其对“对数函数的推导应用”展开探究。教师制作出探究视频之后,将其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视频开展探究学习。
        (三)应用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需要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或者教师提供的课件资料,自主学习新知识,并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进入课堂后,学生需要与同学共同合作解决自学中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引导,总结归纳知识。以高中数学“指数函数”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中首先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依据这样的目标,教师为学生推送了相应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预习的反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且应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演示图象变化,让学生探讨底数a的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在探讨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以颜色的区别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程的重点。
        (四)应用信息技术,设置合理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多向学生提问题,以促使学生融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激发,产生十足的学习兴趣,从而以积极且主动的姿态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众所周知的是若要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基于此,教师要懂得所提问题的合理性,保证所设置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严谨性为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难题,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做出一定的改造。结合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进行革新。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让数学知识以一种更加形象化的模式存在于学生的面前。教师必须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让其更好地服务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丽.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90):77-78.
[2]林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18):7-8.
[3]王晓亚.刍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1):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