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黎秀娟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黎秀娟
[导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相对单一,课堂上没有新颖。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朔良镇百敏村小学  黎秀娟  531509

摘要: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相对单一,课堂上没有新颖。教师只是传授知识,没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让小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愿意进行语文学习,降低学习的质量。核心素质改革背景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科学素养是每个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有着重要意义。要基于核心素养,小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提高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综合素质。
        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想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这一句教育界的至理名言在教师群体中基本达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但是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师并不多。在小学教育体系当中,语文具备一定难度,尤其是在教师无法创新教学方法的情况下,这一难度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负面情绪,长此以往,即便教师想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可以尝试对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应用,不断完善内容,利用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的心理,提升其课堂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都较大,因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往往就是以分数为主,而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态度也取决于其在考试中取得的分数,如果学生分数不高,那么教师就会对其进行批评,原本就较为严肃的“教师仪表”会变得更加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如果学生的分数较低,那么家长就会对其进行惩罚,原本就较为枯燥的童年会变得更加让学生觉得苍白乏味,所以学生不得不努力地学习,只是为了换回教师、家长的一句肯定甚至一张笑脸,毫无疑问,这种教育较为落后,不具备实际意义,可能会引起发达国家高级教育人士的质疑甚至鄙夷。
        二、生活导入
        运用生活进行语文课堂导入,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带来亲切和熟悉的感觉,增加学生对语文课堂的认可度。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方面进行语文课堂导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是学生熟悉的,也是他们习以为常的,要想让生活导入引起学生充分的注意,教师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导入设计。也即是说,教师可以在生活导入中增加一些趣味,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内容,同时提升他们思考生活的意识这样的导入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保护与自己息息相关,老师从生活的角度进行了导入。具体来说,给学生展示了一则关于生活垃圾填埋的消息。在这则消息中,学生可以看到人们每天制造的多种垃圾,比如,剩饭、剩菜等,也可以看到垃圾处理与垃圾填埋的艰辛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看完之后,很多学生都沉默了,趁此机会给学生展示这节课的标题。在这样的导入中,学生的情感能够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学习参与度也会有所提升。所以,教师应当注重生活导入的有效运用。
        三、鼓励合作探究,提升核心素养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小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同学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及时进行交流。教师把小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谈论,给小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小组同学之间一起探讨解决问题。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性别差异、个性化特征、学习的情况、交流的水平、语言的表达以及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之后把小学生合理的进行分组学习。
        四、师生角色互换,提高专业素质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具有一些不足,不少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小、不懂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相对固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死板,而学生也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较低。学生对学习学科缺乏兴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现象,但是一定要尽量避免,因为缺乏兴趣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相当多的,如学生因为缺乏兴趣,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对学生的自律性培养就相当不利,同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有些教师虽然会重视在课堂中的互动,但是方法欠缺,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如很多教师虽然在课堂中给予了学生很多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但是因为小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提出的观点也相对幼稚,教师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回答做评价时往往不太重视,甚至忽视。最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具有顺序性不断发展的,而很多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往往因为学生一次的过错就否定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对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产生影响。
        结束语
        核心素养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水平,教师及时关心小学生,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让小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起来,提高小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静韵.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9(15):163-164.
[2]赖雅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智慧,2019(13):78.
[3]赵兴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9(0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