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基层党建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朱显耀
[导读] 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助推师德师风建设。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民族中学校  朱显耀 663200

摘要: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助推师德师风建设。因此,本文对新时代学校基层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层党建;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引言: 教育是国家和党的伟大规划,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和源泉。评价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是师德师风人离不开德性,教育人的根本在于德性。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文化水平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教学的基础工作。党建工作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而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可以巩固党建工作的指导地位,这是一种综合关系。因此,本文研究新时期学校基层党建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一、强化任职教师的创新实践意识
        学校任职教师应该积极消除以往应试教育理念带来的弊端影响,并且应该坚持按照创新实践理念意识,针对师德师风活动内容进行适当延伸与创新。实施过程中,任职教师应该及时消除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主动利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如素质教育理念,针对个人教学模式问题、教学理念问题等进行全方位改进与优化。其中,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内容创新方面,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培养任职教师的创新观念,尽可能地在教育工作实践活动中渗透师德师风建设理念。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多数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选择以讲课比赛方式进行积极开展。目的在于让任职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提升个人的资质能力。同时,为确保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得以持续推进,建议学校领导人员应该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等。尽量让任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个人的教育使命以及责任感,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良好保障。除此之外,任职教师自身也应该具备良好的立德树人理念意识。最好可以在不断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深化个人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作用。如此一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基本上可以满足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求,对我国教育工作的深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拓宽党建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当前学校存在基层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融合度不够问题,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提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中的主力军作用,着力拓宽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在融合的深度方面进行拓展。首先要创新基层党支部设置方式,严格按照科研团队、实验室或教研室等方式设置教师党支部,将党员教师按照工作性质进行归属,便于发挥教师党支部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其次,要扎实推进“党建+教学科研”融合创建“党建+载体”,推动基层党建融入教学科研项目,“以项目带团队、以项目出成果”,积极引导党员教师通过学分制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渠道或平台,发挥党支部在教学质量、内涵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业务素质能力,进而提升全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师德师风水平。二是在融合的广度方面进行渗透。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学术道德规范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用作用。要建立党支部理论学习制度和党员教师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将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纳入优秀教师团队培养以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育过程中。通过发挥基层党建的教育引导作用,扎实推进“党教科式”融合,推动新时代基层党建成为教学科研的“启航者”。



        三、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要发挥学校基础党组织作用,其目的是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研究探索教风建设的长期机制,将教育、提高认识、评价、监督、激励和惩罚教风结合起来, 完善教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促进教风建设的全面协调,建立教师、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制度。 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完善教师评价内容。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职工大会、工会和学术委员会在教职工建设中的作用。强调了对教师和教师侵权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并认真考虑了这一问题。编制个人教师档案,严格规范教学标准、学术研究等,加强廉正承诺和对主题声明、评价和评价、评价职称和促进评价的信心丧失的纪律机制。建立一个教师和教师负面评价名单制度,建立问责机制,并在监督不力、拒绝制裁、拖延执行纪律措施或隐瞒教师的严重不当行为(这些行为会产生负面影响或造成负面影响)时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师风建设中应深度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倡导“学生是教师专业成长最好的课程”。学校运用骨干教师引领策略,成立“学校课堂教学听课视导团”。视导团的主要职责为:(1)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听诊号脉”、出谋划策;(2)每学年采用专业比武形式,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⑶通过外请专家开设讲座、外出听课、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等形式,引导教师开阔专业视野(4)通过编写校本读本、梳理学科知识点、撰写课堂教学事件与教学案例等,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5)通过十佳教师、十佳教学(德育)论文、十佳好人好事、教师每月之星、师德铭言的宣传布置、评选表彰等活动,树立典型,加强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机构的最终教育质量,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知识和道德素质,这体现在学校学生处于世界设计、价值观和 他们必须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经验,创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现实的专业精神,通过自己的言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在道德中传达老师的作风。教师既是传教士,也是传教士,由于品德高尚,令人钦佩,言行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每位教师都要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通过日常教学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道德基准,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将党建工作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融会贯通,以“党建+理念”引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既符合当前时代特征,又符合学校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要充分运用好新时代多媒体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展示基层党建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发挥基层党建的协调激励作用,构建基层党建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新时代基层党建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护航者”。
参考文献
[1]刁嘉程,何文杰.新时期高校教工支部“党建+”创新路径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7):45-46.
[2]张庆坦.“党建+师德建设”引领下的师生共育教育机制建设[J].现代教育,2019(04):13-15.
[3]刁嘉程,何文杰.新时期高校教工支部“党建+”创新路径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4):45-46.
[4]林玉琴.“党建+”多元融合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1):63-64.
[5]卢站桥.凝心抓党建聚力促发展[J].职业,2017(20):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