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的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江榕
[导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普及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各自优势,实现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的高效融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江榕  510545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普及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各自优势,实现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的高效融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本文以大学英语拓展课《高级英语》为例分析和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拓展课中的使用现状和教学启示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该模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1+1>2”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高级英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始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教育信息化不断普及。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同时,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内容,现代教学应该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为发展方向,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鼓励教学名师与普通教师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将现代科学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融入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既为授课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与理念,又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室中,而是增加了线上教学。将线下的课堂教学与线上的网络教学,网络资源相结合的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自由度。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拓展课《高级英语》主要针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暂时还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较弱的语言基础与学习自主性,他们希望该课程能够尽可能多的介绍与四级考试相关的知识,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与渠道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本文以《高级英语》为例,主要探讨以下三个方面: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在《高级英语》中的使用现状以及该教学模式对《高级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混合式教学是把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授课教师可以分层次,分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并由浅层次的学习引向深度学习。Josh Bersin提出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 他指出混合式教学最重要的是用各种手段将各类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布鲁姆(2009)将认知过程的维度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而目前的线下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与空间等限制,主要集中在前两个层次中,学生知识机械的对知识进行记忆与理解,属于浅层次的学习活动;而对知识点的分析,评价,再到应用,创造,这一系列从输入到输出的内化过程,在课后处于无指导,无落实的尴尬局面。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改变了这种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利用线上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浅层次的学习,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促进学生输出。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在《高级英语》中的使用现状
        大学英语拓展课《高级英语》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课前预习阶段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授课教师根据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制定预习任务,学生提前在U校园平台上完成相关的预习任务,跟读单词,预习课文;第二,授课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布置好个人或者小组任务用于在课堂上做小组展示。此任务既可以引导学生完成预习,又能通过展示暴露问题,增进交流;第三,授课教师提醒学生整理好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用于课上讨论与讲解;课中阶段,在学生已有前期知识输入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进行答疑解惑,解决线上教学无法完成的个别化知道;同时,进行知识性拓展,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布置相关作业,加强巩固,促进输出;课后复习巩固阶段,一方面学生根据课上老师的答疑解惑整理思路,在批改网,QQ群或者线下完成相关作业,完成输入知识到产出知识的内化过程;另一方面,教室可根据课堂上的学生表现进行教学反思,查漏补缺,将补充资源等上传至QQ群或者微助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互动性,师生间都能及时有效的得到反馈,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一线的实操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线上资源丰富,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源无法合理的进行筛选与利用,造成花了大量时间却吸收了少量知识的尴尬局面,让学生非常迷茫;第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给学生设置的完成任务时间相对较长,课前,课中,课后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在自身专业课上,所以这样的模式历经一个学期给学生带来疲惫感;第三,线上资源针对性不强,不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所有的资源,不分难易面向所有的群体,不能解决每个学生的个人问题,这也是线上教学无法替代线下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
        三、 该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启示
        针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题,结合《高级英语》的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现状,可以通过合理利用“黄金预习期”, “知识开采期”和“融合转化期”来加强教学,真正做到“1+1>2”的效果。
       首先,抓住线上学习“黄金预习期”。在首次课程介绍中,任课教师会详细的给学生们介绍整个课程的流程,线上工具的使用等相关内容,确保学生们能够娴熟地使用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如:U校园、微助教、QQ视频会议等多种教学软件和辅助教学工具。高效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课前预习,以第一单元为例,大家可以充分利用U校园平台上词汇学习,高效跟读单词、预习课文等。老师也可以在课前发一些相关学习视频或资料至QQ群,让学生能够高效利用课前“黄金预习期”参与课前学习。同时,老师可以量化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可将其纳入课程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给予学生奖励和肯定。   
        其次,体验线下课堂“知识开采期”。通过线上平台的预习准备后,学生进入线下传统课程,当两种教学方式的巧妙融合,学生会有更深入的知识开采和更深厚的知识沉淀。如课文分析,老师可转化为学生讲解为主、老师点评为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吸收预习阶段的主题词汇、文化背景、主题信息后深入地探究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探明篇章逻辑、分析主题思想,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线下课程展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理解文章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地开采,加之后面教师总结和点评,可以使线上课堂教学融入师生互动、知识互融的效果。
        最后,夯实线上线下“融合转化期”。线下课程一个单元的结束并不代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束,教师可以深度挖掘线上线下课程教学特点,将线下课程主题知识点延伸至线上学习,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让学生充分体验主题知识深度挖掘和知识拓展。授课教师精选每单元一个文化主题拓展知识,设计成2-3个小话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线沟通和交流,再讲每组的口语展示发至QQ群众,老师查阅后点评和批改并计入平时成绩,一方面,有力地弥补课堂授课实践不足,另一方面,也将教学环节从线下延伸至线上,让学生充分沟通并展示口语表达,达到知识的高效融合和产出。
        四、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加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运用既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在线上获取多主题,多种类的资源,彻底解决了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限制这一问题;又可以通过线下课堂的教学,解决学生的问题与疑惑,弥补线上教学无法个性化,智能化的缺点。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高效和便捷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合理分配自己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高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优势,苦练内功、夯实基础、融合知识、注重产出,日积月累,勤能补拙,终有一天,会使自己学习效果实现1+1>2。
【参考文献】
[1]Merrill, M.D. First Principle of Instruction.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2 (3)
[2](美)安德森著. 蒋小平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完整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10)
[4]刘艳平.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 29) : 376-377.
[5]滕兆娜.高校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园地,2018(12):23.
[6]杨琳.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今日财富,2018(12):67-68.
[7]罗映红.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19(12):48-55.
致谢:本文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校级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9JXTD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