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刻石石质不同下书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张春华
[导读] 隶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代表着文化的体现,也是对于汉字文化的演变和传承,隶书自秦以来,在汉朝逐步成熟,演变成汉字书法中独具一格的一个载体,而隶书刻石,更是为当今人们对于古代各个不同时代下,隶书的不同形体的研究,做了一个不同的对比。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文化馆   张春华  221000

摘要:隶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代表着文化的体现,也是对于汉字文化的演变和传承,隶书自秦以来,在汉朝逐步成熟,演变成汉字书法中独具一格的一个载体,而隶书刻石,更是为当今人们对于古代各个不同时代下,隶书的不同形体的研究,做了一个不同的对比。因此,本文着重对隶书刻石,石质不同下的书法研究,将从刊刻线条、字形变化和风格趋向等方向进行研究。
关键词:隶书石刻、刊刻线条、书法研究、汉字文化
        前言:
        隶书的风格多异,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影响、文化风气等,但整体而言,隶书风格古朴有力,儒雅而又不失霸气。在隶书刻石上,虽然刻石表面粗糙,各种石质不同,从而书法的表现形式也尽不相同但总体也通过刻石,将隶书完整地表现出来,且通过历史的流传,展示到今天,后人对于不同石质的隶书刻石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发扬隶书文化。
        一、刊刻线条
        刻石石质不同,因此对于隶书的刊刻条件也不同,其笔下风格也不同,在隶书的刊刻中,线条的展开,是需要根据石质的不同,对线条的形状进行定制,如线条形状的展示风格,是收笔线条粗,或是细,或是圆或是扁,或是长,或是短,同时还要注意,刊刻线条的走向,是平稳走向,或是节奏较快收尾,或是交叉等注意事项。线条是隶书的灵魂,是将隶书勾画出展示给人们的,从刊刻线条,是可以感受到隶书的气势,以及作者的功底,因此刊刻线条是隶书整个形体的基石。
        从汉代以来,隶书逐步地成熟至今,隶书刻石本身就是将石质作为一种载体,将隶书完整地表现出来,现如今存有的《鲁灵光殿址刻石》、《莱子侯封田刻石》 等隶书刻石的经典传承,由其遗迹里可见,隶书平端有型,刊刻线条工整端庄,不失一种肃穆的感觉,无论是刻石,还是刻碑,都能够将隶书的线条完美展现。比如自唐朝起,因为社会的风气开放,其隶书刻石刊刻线条,开始发生新的变化衍生成了一种刊刻线条的最新形体的改变,如是否圆与扁的组合,如横竖之间组合衔接,或是节奏、动态、结构的把握,都发生了改变。通过线条,不难感受到,隶书刻石随着时代的不同,表现出来的文化感受也不同,以刊刻线条为依托,增加书法创作的外在展现,从而显示出作者在对隶书刻石时的用意,以及作者自身的思想境界。
        二、字形变化
        隶书的发展长久,经过多时代的演变,其字形也在发生变化,在刻石过程中,字形也因为刻石实质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在实际刊刻过程中,隶书字形线条要求横要又平又稳,竖则是要端正笔直,虽然看起来这样的隶书字形工工整整的,但实际上隶书的字形是充满生动的,字形在笔画构造过程中,要求平而直,但丝毫看不到古板的韵味,反而是流利无比,犹如一气呵成之下完成的隶书刊刻,整体而言有一种活泼但不失严肃,端庄而又有美感的隶书字形。
        在隶书刻石中,普通的岩石,隶书的字形是字形高而大,横竖有型,非常讲究字形的过程演变,从一撇一捺,一横一竖之中皆可感受到,尽可能地将字形放大,但又不失紧凑,字形的笔画衔接紧密,上下左右都具有固定的位置,如横竖的长度一样,或是交叉点的位置等等,都是有规范性的位置。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字形的变化,是否影响隶书文字的重心,因为每个文字,都是有一个重心点,是重心点构成文字,呈现于刻石之上,而字形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到文字的重心也发生变化呢?实际上是会的,字形的变化,会导致整个隶书文字的形体发生变化,以及在笔画构成过程中,导致整个文字的走向,以及字形线条都会影响到整个字的重心,从而影响到隶书的整体形象。隶书在刊刻过程中,像刻石与刻碑的字形也不相同,刻碑的字形相对于而言,更乖巧些,字形以修长为主,横竖撇捺,更是规规矩矩的,但字体的结构之间,却不僵硬,给人一种很自然的感觉,就像是欣赏一件宝物似的,令人心情轻松愉悦,当然一般隶书刻碑,整体给人的感觉是肃穆,端庄的。而隶书刻石,主要是以隶书作为记载内容,因此字形则随着创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改变,具有不同的形态意识,比如字形张扬、字形活泼、字形朝着新的趋向发展等,都是根据不同的时代,作者的境界和功力来决定的。
        三、风格趋向
        隶书的发展,是随着时代背景的不同,从而在字形、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也影响了其风格上的变化,根据从秦至今的隶书刻石的遗迹以及现如今隶书的发展风格,可以分为端庄正直风格、活泼生动风格、趋向审美风格,各个不同的风格,都表示了隶书的发展时代背景不同,以及隶书一直在衍生,多样化的风格,供给人们欣赏。
        (一)规规矩矩,按照隶书书写规范的风格
        最早的隶书,是端庄优雅的,是规规矩矩的,无论是纸张还是刻石,都能从字形结构和线条等方面,观察到隶书的每个字的形体基本上是相同的,每个笔画都是按照严格的规范来进行的,比如横要直竖要正,横撇或是细,或是粗,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风格。而随着朝代更替,文化的变革,导致隶书的风格,也有了一种发展趋向。
        (二)活泼张扬,不按规矩结构组合创新
        在秦汉之后的隶书发展过程中,其字形开始逐步地随着当时的朝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也被称为隶书的变革时期,这时的隶书风格趋向,开始由原来的端庄规矩,有了一种偏向草书的不拘一格地趋向,行书之间,字形自由,线条更是张扬,不受刻石或是纸张的限制,随意发挥,对隶书的发展挥洒下浓墨的一笔。
       (三)以审美为主的隶书美感风格
        随着隶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隶书的欣赏,有了另一种不同的感知,那就是隶书具有优美的美感风格,在书写隶书的时候,作者更是偏向游戏,根据时代背景、文化风气,以及个人特点,随心书写。当然,也是紧随人们的审美观赏意见,创作出更多的隶书是供给人们观赏的,从欣赏中获得隶书所带来的美感。而在隶书的发展趋向,隶书的书写会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衍生出不同的变化和风格,从而适应所处时代的审美观点。
        结语:
        隶书的发展,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是中国书法界的一颗璀璨的星光,而针对于隶书刻石,则是传承的一种手段,也是隶书风格的另一种体现,根据不同的隶书刻石的石质不同,所创作的风格也不同。未来的隶书风格趋向发展,更偏向随着人们审美观点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杨潇婕;拟邓石如隶书笔意书法创作研究[J];北方文学;2019年24期
[2]秦金根;从邓石如所刻名号印观其游学与交谊[J];中国书法;2017年15期
[3]宋芳斌;欧阳询隶书《房彦谦碑》技法分析[J];艺术探索;2011年03期
[4]滕西奇;师汉堂主点隶书[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