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邹运光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邹运光
[导读] 随着各种新兴事物的不断涌现,初中生由于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扰时往往不知所措。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雨台中学  邹运光  

摘 要:随着各种新兴事物的不断涌现,初中生由于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扰时往往不知所措。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他们朝着积极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可是,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大道理,就不能引起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因此,课堂中的情感渗透就显得非常重要,它能快速地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渗透方式
        情感教育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进而实现人生价值。而初中正处于人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所以教师更应该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由此,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情感来辅助教学,从而达到道德课的教学目的。
        1.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实状况
        现如今,很多初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并没有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征进行必要的情感渗入,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甚至让学生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而且很多学生会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重要,加上老师讲的道理大多是能够在生活中自己领悟到的,所以他们对待法治课很是敷衍。
加上初中生好奇心强,涉世不深,意志力和道德观念也还比较薄弱,所以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发挥出它的功效,相反,还可能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更加不利于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变通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用情感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道德观念。但是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情感教学的能力,所以课程活动没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从而很是枯燥乏味。这样学生就很难以理解和领悟,从而引发学习障碍。
        2.情感教育体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方式
        2.1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情感渗透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不断变化中,所以对于一些深奥晦涩的道理很难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由此,教师在传授德育知识和法治规则时,可以借助学生身边的具体实例来引发出学生的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到七年级《亲情之爱》这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一些案例。如果周围有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跟父母发生争执并离家出走的现象,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这样的例子搬到课堂。然后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如果没考好,你心情会怎样?父母会责备你们吗?那跟父母争吵过吗?当时你是怎们做的?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到没考好时,被父母责备的感受。


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离家出走能够解决问题吗?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到底该怎们做呢?这样学生就会非常愿意结合自己的感受绞尽脑汁地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也能明白怎样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也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分享自己跟亲人之间的感人事例,如父母怎样关心和包容自己,这样就能很快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从而缩短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这时再配上精美的课件、适宜的音乐和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原本乏味的课堂就能变得生机勃勃,充满趣味,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领悟,进而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汲取充分的营养。
        2.2丰富教学方法增强情感比重
        很多教师在初中的道德课中并没有正视学生的情感诉求,没有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导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不应该只是进行理论的讲述,而是应该多跟学生交流,并在不断的互动中帮助学生解析自己行为中的道德性和法律性,然后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和不当行为。那么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以此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不能因为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就只是循规蹈矩地完成教学的任务,而是应该结合学生课内外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状况,用恰当的方法深入情感。比如,向学生传递爱国情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烈士陵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为新中国成立勇于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先人们,从而促使学生牢记历史的屈辱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然,教师也可以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播放时下很火热的爱国电影,这样就能很快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提升道德修养,或是主题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情感。
        2.3创设生活情景营造情感氛围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生活化的教育,尽量选择学生喜好的话题,这样学生就能更快地进入课堂情境,实现对情感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时教师要努力开阔自我思维,想方设法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工作的艰辛,可以组织学生去学校食堂当义工,这样学生在清洗餐具、售卖饭菜等环节中,就能更加理解食堂员工的辛苦,从而认识到自己以后进入食堂的基本规范,如不吵闹,不乱扔垃圾等,这样远比教师口干舌燥地讲授大道理要有用得多。同时,也能让孩子们认识到赚钱的不易,从而更加努力读书,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3.结束语
        总之,初中教师应该用发展和崭新的眼光来看待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并不断地渗入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果林.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方式[J].小品文选刊:下,2019(7):1-1.
[2]许诚全.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7(8):157-157.
[3]张伟华.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孩子天地,2020(1):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